谈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

2009-05-21 08:3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病,“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我们知道: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比较枯燥抽象,教师要上好这一门课,很不容易,非下一番苦功不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和培养创新精神。
 有句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只吃“老本”,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原有的知识终究会枯竭。
 不仅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要求,甚至会被淘汰。所以教师必须精通所担任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另外,教师应有广博的文化修养。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1.增强学习的兴趣性。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主导,是为了达到“不教”也能学的目的。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每一节课,我都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上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加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经常变换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地使用投影、录音、挂图、彩图、表格、数学计算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扩大知识的容量、深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情景。
 同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辨、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突出学科的实践性。推进素质教育,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的情景之中,把原有的能力迁移到解决当前问题的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理解知识,转变情感。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上现成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即“学会学习”。也就是说,对于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法指导方面,由于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都可以大胆利用。但是,由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不能盲目搞“一刀切”,而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导”,要贯彻针对性原则。(李爱芳)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