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考升学率

2009-05-21 08:3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近年来,我市的高考升学率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热点与难点,笔者认为:其一,高考升学率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但肯定是一个重要标准;其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应试教育目标含于素质教育之中,抓好了素质教育,自然就抓好了应试教育,也就会有较高的升学率。
 那么,我市如何才能走出目前在高考升学率上的困境呢?第一,应对影响我市提高高考升学率的各种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比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与重视程度,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指导,学校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师资的培训,学生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教育教学评估办法是否科学,招生政策(即生源问题)等等。
 第二,解决升学率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要从根本抓起,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要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地的宝贵经验,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做到外地经验本地化,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河南省西峡县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西峡县通过学习洋思,创造出有本县特色的“三疑三探”西峡模式,他们认为,他们的改革成果除了直接体现在中考与高考成绩中,另外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农村学校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教师乐教了。更重要的是,“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为课程改革的深化找到了有效载体。笔者认为,这才是他们成功的奥秘所在。
 古人云,求之不得,不求之得。山东省昌乐二中以高升学率著称,该校的赵丰平校长说,高考成绩只是昌乐二中教育的副产品。他们在学习黄冈中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形成了“规范+创新,素质+个性”的办学特色。
 他们不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却以升学率高著称,这是“不求之得”的生动体现,而我们不断地讲要提高升学率,却“求之不得”,是否也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呢?第三,要相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试问,靠谁来解决“提高升学率”的问题?答案肯定是靠广大师生。真心实意地深入到广大师生中去,问“难”于师生,问“需”于师生,问“计”于师生。做到这些,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必将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二者的提升,还怕“升学率”上不去吗?第四,要在摸清摸准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就是抓高三。坚定地树立“效率意识”,凡是能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的办法与措施,坚决实施;同时,抓高一、高二,真正做到高一抓基础,高二抓提高,高三见成效,为三年以后打一个翻身仗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第五,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训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执教能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我市农村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找出影响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的因素,比如经费问题,培训内容和方式,部门配合等,进而认真研究,切实予以解决。
 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是前提,科学有效是关键。要协调好师训、教研、进修校的职能,形成合力;要坚持市、县、乡、校相结合;要引入竞争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进修相结合的原则;要探索、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与办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全市教育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重振临汾教育的辉煌。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信心,尽管目前我市教育还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更要看到有利的一面。现在国际上有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之说。对教育来说。办学条件就是硬实力,师生、图书资料、校园文化等就是软实力。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的硬实力会越来越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的软实力也会越来越强。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充满信心,大胆探索,不断反思,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山西临汾读书研究会 李松龄)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