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高考成绩公布后,不少达线考生沉浸在喜悦与兴奋中。可对高考失利的学生而言,有的人可以冷静面对,有的人却陷入无比悲伤中,还有的人则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面对高考后考生心理失衡现象,考生和家长该怎样面对和克服呢?
“乐观”家长这样说
“孩子高考成绩不佳,家长更应该乐观劝导。”家长张素芳的女儿今年首次参加高考,文科成绩430分,距离二本线还差30分。知晓成绩后,她第一时间先是鼓励孩子,成绩要比预想的好。其次,就是等待二本有无降分的消息。
在张素芳看来,成绩不能说明什么,孩子的心态最关键。如果今年孩子没有被二本院校录取,会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复读一年,还是选择二本C类院校。遇事不焦躁、不埋怨,拿得起放得下也是对孩子性格及处事方法的一种教育。孩子总得承受挫折,学会勇敢面对。家长能做的就是不埋怨,不过分诉说自己的艰辛付出,陪着孩子共同面对,这样有利于孩子走出高考失利的负面影响。
“乐观”心理这样做
如何对高考失利的考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乃当务之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郝红瑞介绍,目前失利考生的心理处于低谷期,加上同学填报志愿的刺激,很容易造成内心的自责、自卑以及自我贬低,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抑郁情绪。
针对此类情况,考生家长应避免谈论与高考相关的信息,做到“孩子不谈,家长勿谈”,以免对考生造成心理刺激。此外,可以通过改变生活环境适当转移考生的注意力,例如外出旅游或是走亲访友。
郝红瑞在提出相关心理疏导方式时着重表示, 应该找一个考生可以信赖的人去陪伴他。“有些家长会找孩子的朋友、同学对其进行劝导,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心理的陪伴者,而不是劝导者。”这个陪伴者侧重于多倾听、多安慰,少批评、少指责,让考生在与其相处的过程中愿意主动去倾诉,从而释放心理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长过于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了避免孩子心理过于压抑,却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加倍疼爱孩子”。殊不知,这恰恰从另一方面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失利考生和家长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成绩,并时刻关注高校录取的最新动态,考生也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三本及专科类院校。大学只是人生的跳板,是人生的又一起点,保持继续努力的学习状态,人生还可大放光彩。”郝红瑞说。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