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变,关工委组织机构不变
车站街办事处车站社区位于市区繁华地段,面积大、人口密,共有居民万余人。早在1992年,临汾铁路分局就组建了关工委,开展青工教育,由于方法对头、措施得力,曾受到山西省关工委、铁道部关工委和北京铁路局关工委的表彰。2002年3月社区改制,临汾铁路分局范围内的居民委员会改制成立车站社区,关工委紧随社区同步成立,做到了有办公室、活动室、图书室、有上墙版面和流动版面,档案健全。
每逢寒暑假,车站社区关工委在放假前都要给学生家长写一封公开信,协调家庭、学校安排青少年假期生活。
寒暑假的第一堂课,由关工委上安全课。
有时,还请公安干警给中小学生讲“交通安全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知识,列举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及注意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和法律知识,确保了假期人人安全、人人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社区关工委以每幢楼为单位,分别安排青少年“小事见荣辱”、“评选十佳少年”和“老少共建”活动,要求广大青少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践行“八荣八耻”。
假期结束后,社区关工委对假期中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彰,连同假期活动总结一并交回学校,使“家庭社会学校”通过关工委组织这个环节,紧紧联结在一起,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网络。
人员变,关工委接力棒传递不变
关工委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是一种奉献,要干好关工委工作,要有热爱这项事业的人。
2002年3月社区改制后,为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银风同志兼关工委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关工委工作,并充实健全了关工委领导机构,使关工委接力棒一直在传递。该社区“五老”近千人,参加关工委活动的有260人,占到1/3。
为了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社区、进家庭,社区关工委擅长书法的退休职工韩镜增,举办了以学习“八荣八耻和建设和谐社区”为内容的书法比赛。全社区近10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此项活动,以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争做社区小卫士为主,把荣辱观教育融于书法学习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最后从中选出23份作品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展出。
“大手拉小手,夕阳托朝阳”活动更是五彩缤纷,其中“老少才艺联欢会”别致有趣,共演出了十几个节目,学生们表演了“拾金不昧风尚高”、“团结就是力量”等节目。老干部郭俊生80多岁了,还登台表演了自编的“八荣八耻进社区”歌曲,老人们用亲历的社会实践教育青少年,而孩子们则用纯真的童趣感染老年人,共绣了一幅幸福美满的社会和谐图。
任务变,关工委活动扎实开展不变
车站社区紧紧抓住了学生与社会接触的空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尤其是科学发展观融于安全教育、课外辅导、实践教育等活动中。老干部同青少年结成对子,分别从兴趣爱好、保护环境、争做社区文明小公民等十几个方面进行了“老少互动”活动。
在统一组织的“学做一道家常菜”活动中,各个关工委的爷爷奶奶热情主动地手把手教孩子们,把孩子们分组组织起来讲解烹调知识、烹调技术,然后让孩子们回家实践,并把自己做成的家常菜拿到关工委展出,互相品尝,评出优秀。家长们一致赞扬说:“这项活动真好,不但让孩子们学会做家务,培养了多方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拉近了我们之间的真情,使他们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组织的“美化社区环境,清除白色垃圾”公益活动中,576名学生在7名关工委小组长和140名离退休老同志的带领下,打着“夕阳红服务队”、“小公民服务队”的队旗,分赴临汾火车站、车站广场、乘务员公寓、信号养路工区等七个活动点清除白色垃圾,清除“牛皮癣”,还对6大住宅区的大路、水道进行了清扫,对24个草坪进行了清理,通过整整两天时间的劳动,不仅使辖区环境焕然一新,而且培养了孩子们不怕苦不怕累和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
夏送凉爽冬送温暖活动中,72岁的老党员吕兰英、王振兴自制了防署降温汤等,带领40多名小同学,在高达37摄氏度的酷暑中,为车检员送凉爽,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在“冬送温暖”活动中,关工委的退休老同志带领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小公民”队旗,佩带“文明监督员”袖标,迎着寒风在火车站广场的候车室进行义务劳动。这些十一二岁的娃娃们在整个活动中都是争先恐后,不怕冻、不怕脏。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出来。
通过各种活动,使孩子们把感知到的荣辱观与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变成了自觉行动。他们说道:要学习工人、解放军叔叔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知荣辱,树新风,从点滴做起,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作者:梁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从合肥志愿者而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