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机会

2009-06-18 08:1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呢?一、主动探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使全体学生能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学生们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教“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二、创设情境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这是学生学习与科学家研究的主要区别。恰当的诱发性的情境具有两个特点: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假设一个生活场景:XX商店挂着一则商业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有一种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老师想买这件衣服,你帮老师算算,应付人民币多少元?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学生的“疑虑”之时,教师及时点拨,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三、全员参与面向每一个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因此,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中,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为陪客。特别是中差生是否真正掌握,只能从“懂不懂”、“会不会”的询问中有一个表面的了解。而如果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先启发诱导,提出整体要求,再让全体学生动手尝试列式,人人参与探究过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那么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应该能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机会,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洪洞万安中心校南步亭学校 王建华)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