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课程教材的变化
1.章节编排顺序的变化。就必修1和必修2来讲,其章节内容与原来高中物理第一册的内容大致相同,但章节的编排顺序有所调整。例如,必修1中将运动学放到了第一部分,并由原来的一章变为两章,而将力的内容放到了第三章。我想教材编写者应该是考虑到运动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接近,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在第一章只涉及对运动的基本描述,第二章才深入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样一来降低了门槛儿,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另外,将“共点力平衡”和“超重和失重”由原来的单独章节变为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中的内容。我想这是淡化理论,强化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信号吧。
2.学生实验的变化。原教材在整本书的最后给出学生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时也是在一章内容讲完后才安排学生去做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实验,而新教材将学生实验穿插于需要出现的位置,对其他章节的内容起到铺垫或延伸的作用。
3.增加了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可以认为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这是原教材所没有的内容。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一种直接体验。了解科学家发现知识过程的辛酸苦辣,这是一种替代体验。通过直接体验、替代体验,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投身科学的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和“STS”等内容体现教材的弹性,他们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地处理。
5.“问题与练习”的题目设计更加注重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必修2第10页的1、2两题,题目中的已知数据均为实际生活中的数值,考察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熟知的物理模型。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要面对的挑战
1.从教学矛盾双方来讲,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真正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2.从教学方式上来讲,应更加重视探究式教学的探索,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探究式教学方式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3.从组织方式上来讲,为了适应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搭配,组建学习小组,选任组长,进行合作互助学习,实现共同进步目标。
总之,在进入新课改后,需要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多学习,多实践,和学生共同进步。(山西师大实验中学 李叙君)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精心设计课件 优化数学教学
下一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