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彩的生成源于“开放的预设”
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课堂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只要有开放性的预设,相信每一节课都可能有智慧与激情的生成,课堂也因课程资源的不断生成而更富灵动。
江苏特级教师徐斌老师说得好:“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正是课前的这种开放性的预设,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生成。
二、精彩的生成源于关注“多向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应以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为契机,实施多向“互动”策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教学片段二]《万以内数的读法》
师;今天老师又带来几个更大一些的数,你们会读吗?(出示写在卡片上的各类:567、8312、704、9005、600、7000)
生:(自主读数,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根据这些数的特点把它们分类吗?
生1:我是这样分的,左边三个数是百位数,右边三个数是千位数。
生2:我认为应该叫“三位数”而不是“百位数”,应该是“四位数”而不是叫“千位数”。
师:说的有道理。三位数就是最高位是百位的数,四位数就是最高位是千位的数。
生3:还可以这样分。(边说边上前把黑板上的数重新分成两堆:567、8312;704、9005、600、7000)左边两个数的数字都没有0,右边的都有0。
生4:我把它们分成了三类。(到前面摆成三堆:5678312;6007000;7049005)
师: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非常好。那么,你觉得哪一类数容易读一些?哪一类数比较难读?
生5:我觉得600和7000这两个数最好读,只要看6 在百位上就读“六百”,7在千位上就读“七千”。
生6:我觉得最难读的是8312,要读成“八千三百一十二”,要读很长时间(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老师也笑了)。
教师在生动的情境和鲜活的课堂资源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实施由“执行教案”逐步走向“互动生成”,课堂真正成为了孕育发展人才的沃土,课堂也因此而精彩。
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这需要教师一双敏锐的眼睛,并随时进行有效引导。
[教学片段三]《认识立体图形》
课在进行着,我要求学生把带来的各种物体(立体图形)进行分类,一个孩子把正方体、长方体放在桌子上,却紧紧地抓住几个球,不敢放下。从他的表情中我明白了:他是想放又不敢放呀。于是,我改变了预设。
师:张艺,你怎么不把球放下呢?
生(羞羞答答地):球会跑的。
师(轻轻地追问):它是怎么跑的?
生(自告奋勇地上台表演):滚着乱跑的。
师:真棒:还有哪个图形会滚着跑的?
生:圆柱。但它不会乱跑比较听话地跑。(前后或左右跑)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为什么不做成球体?学生开怀大笑,畅所欲言。
课前,我还在为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特点而一筹莫展。课堂上,见到学生“抓球不敢放下”,我顿时感到:这不就是课堂活生生的素材吗?学生都有“想放又不敢放”的同感,而“是怎么跑的”完全是学生一种自主行为,通过课堂中生成的亮点资源的捕捉,巧妙地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亲身体验。
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只要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相信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上出“意外”,上出“精彩”!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让情境教学走进课堂
下一篇: 霍州市通过省“满三”复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