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我们要让生活情境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并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区吗?
生:泰山、五台山、花果山。
师:这个星期天,学校准备组织同学去泰山玩。怎么去呢?
生:坐车去。
师:现在,有三辆车,(课件出示主题图)大客车45座,中客车30座,小轿车3座。我们班坐哪两辆车去合适呢?(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了“45+30”、“45+3”。)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班有46人,我充分利用这一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二、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玩”数学
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能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充满情趣。同时,数学游戏带来的欢乐,也成为了学生喜欢研究数学的巨大动力。
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学启于思,思启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创设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比较38和46的大小”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师:哪个数大呢?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四十几比三十几多,所以46比38大。
生2:46离0远,38离0近,所以46比38大。
生3: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所以46比38大。
师:你们听懂了么?
生4:老师,我知道他说的意思,把数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起来,46离0远,就大。
你看,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课堂教学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郭金娥)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让生活之花绽放课堂
下一篇: “生成”让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