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用我们年轻而清澈的眼睛,认真审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渴望这简单朴实的故事,能唤起你心灵的共鸣”。6月29日晚7时,临汾晚报小记者团的30余名小记者走进山西师范大学文化活动中心,感受戏剧文化的魅力。
探幕后小记者变身“好奇宝宝”
当晚7时,一群身穿临汾晚报小记者团红马甲的“小精灵”,聚集到山西师范大学文化活动中心,他们带着好奇与疑问,去探班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的“观察生活·小品汇报”的台前幕后,了解一名专业演员需要具备的素养。
“姐姐,你好漂亮,为什么带一头这么丑的白发?”刚走进幕后,小记者张煜婕便对着一位饰演老年人的演员提问。
看到小记者走进来,戏剧影视学院的同学们停止了紧张的排练,认真地回答小记者的提问:根据角色需要,很多时候在服饰装扮方面尽量变丑,让自己的形象更符合角色,这样才能让观众入戏,自己的角色才会塑造成功。”
“听说一会儿你要饰演两个角色,能把握住角色吗?”听小记者马美婕问出如此专业的问题,演员李南不禁称赞临汾晚报的小记者就是棒。
“其实不管饰演哪个角色,最重要的是揣摩人物内心,而今天所有小品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就会很好地把握住角色。”在回答完小记者的问题后,李南还不忘嘱咐小记者:一定要学会观察生活,丰富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影视表演专业问题的回答,小记者们可能似懂非懂,但看到后台有那么多的道具,小记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演出还没开始,小记者王佳森便拿起道具糖葫芦认真琢磨起来。看到小记者对舞台表演如此感兴趣,表演系的同学答应,演出结束后,一定让你们过把‘演员瘾’。
”
观现场小记者直言受益匪浅
在时间百态中领悟真谛,用真诚感悟世界,用艺术表演生活。悠扬的音乐响起,幕布徐徐拉开,观察生活·小品汇报”演出在小记者的期待中正式上演。
第一个小品《大院儿情》就赢得了小记者及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我就喜欢住院子,夜晚躺在藤椅上摇个蒲扇多好,但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邻里之间的那种感情也被锁定在了钢筋水泥里。”一同陪小记者观看小品表演的张李勇的家长由衷地发出感叹。
当晚小品专场的素材全部来源于生活,通俗易懂,引起观众共鸣。在《告别》中,由于母亲过多地保护孩子,导致母女俩发生争吵……看到这一幕,小记者郑昊哲说:“我也不喜欢爸爸妈妈过多干涉我的选择,毕竟我们都要学着长大,学着独立,爸爸妈妈应该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引导者,而不是总说‘不’的裁决者。”
虽显青涩但却精彩的表演,组成了一台“走心”的晚会。小记者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潸然泪下,当看到小品《等待》时,很多小记者的眼睛都湿润了。
“那个妈妈好可怜,为了寻找孩子,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原地等待。”小记者刘籽彤看完《等待》后,动容地说:最爱我们的就是父母,以后我一定做个不惹爸爸妈妈生气的孩子。”
登舞台小记者登台现场“取经”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在近距离感受了戏剧小品的魅力后,小记者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本次“戏剧文化感受之旅”。但精力充沛的小记者们还记得舞台上的大哥哥大姐姐答应他们的“演员瘾”。
这不,一眨眼工夫,小记者李依诺、王佳森已经“飞奔”上舞台,要求哥哥姐姐传授他们演员“功夫”。
为了让小记者真正有所收获,本场晚会的指导老师吴颖亲自操刀,现场为小记者答疑解惑,并告诉小记者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美、发现惊喜。同时,吴老师告诫小记者:好脑袋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及时将生活中的收获记下来,便于日后回顾查阅时可以作为素材,提升自己对角色的诠释与把握。
在吴老师处取得“真经”后,小记者们纷纷开始拿起糖葫芦道具过一把戏瘾。台下的家长以及演员忍俊不禁,但都为古灵精怪的小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这次戏剧小品表演中传达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相信小记者们通过现场的观看,一定会有所收获。”小记者张嘉窈的家长表示,希望孩子能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收获知识,开阔眼界,更能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好少年。
记者 张森辉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