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静静地听着,“要不要也夹一瓣在你自己的课本中?”同学们一涌而上,手快的同学抓了两三瓣,手慢的同学一瓣也没抓到,很遗憾地回到座位上。拿到花瓣的同学,有的使劲地嗅着,有的摩挲着花瓣若有所思。“同学们,由这一片花瓣,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用优美的词句表达出来,我出上句,大家对下句,填在横线上,谁想出来谁就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来。”我想让同学们把刚才的感受表达出来,上句是:留下一片花瓣,留住一……几分钟后,一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了“留住一片真情”。另一个女同学写出“留住一面灿烂的笑容”。其他同学坐着不动,他们还在思考用什么词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耐心地等待着。又有同学陆续上去写了:留住一颗感恩的心;留住一段美好的青春;留住一缕芳香……黑板写满了句子,但重复的很少。
我请同学们互相交流,看哪些句子最易表达我们的真情实感。我又随机点拨:“每一个优美的词句后面,应该会有一个美好的故事、一种美好的心情。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词句,你还会想到什么?比如感恩的心?感恩什么样?父母?老师?朋友?甚至自然?还有我们手中的这片花瓣?是这片花瓣让我们有这些美好的词句、美好的感情,请选择你所喜欢的一句话,写一段话。”教室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沙沙声。15分钟后,同学们开始交流展示,尽管有些语句还有些稚气,有的甚至语句也不通顺,但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我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他们表现得异常兴奋。
这节写作课的设计,缘于偶 然:路过花池时,看到两朵残破的月季花,花瓣散落在周围。顺手捡起几片花瓣,使劲地嗅着,花香沁人心脾,尘封的记忆像打开了闸门……当学生看到这些花瓣时,他们又会有什么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于是心中便有了这节课的设计。这节课让我的感受更深刻:
一、调动生活经验,抒写真情实感每周一次的周记、每大周一次的常规作文,学生只是机械性完成任务,兴趣不大。一直在思考如何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却苦于没有一个好的方法。从本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所想、所写的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看到花瓣的时候,每个学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心里都有所触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及时捕捉到这些一闪即逝的的微妙的心理变化,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一定是一段能够抒写真情实感的优美文字。在学生分享自己成功喜悦的时候,也让学生明白,优美的文字就在他们心中,恰当的时候就会如泉水喷涌而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受适时地化作文字,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细心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把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写出来,这种写作形式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二、在美的熏陶中培养好的情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让学生把花夹在课本里,旨在培养他们的一种生活情趣,把香留在书里,把美留在心中。爱美,随时享受着生活中的美,但不能摧残美、占有美。这种补救的爱美行为,也让好些同学有了怜香惜玉的情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正因为教学内容有了生活的滋润,还原了课堂教学的生活本色,课堂教学也就变得鲜亮起来。愿生活之花常开在课堂!
作者:汾西县第三中学 郭丽英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示范作用是提高书写质量的关键
下一篇: 让情境教学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