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冯世伟:打起手鼓唱起歌 “玩”出多彩“圆”生活

2016-07-11 11:03: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一双手在鼓面上轻快地拍打着,低音、中音、高音随着节奏不停地变换,一曲曲歌谣被演绎得清新洒脱、充满生机……在一些公益演出中,时常能见到冯世伟的身影。他随性地拍着非洲手鼓,惬意地吟唱着动人的歌谣。这种自然而然的表演方式,给人欢欣愉快的感觉。

  一见倾心 异域魅力点燃梦想

  日前,记者在市群艺馆家属院见到了22岁的冯世伟。他梳着一束个性的马尾,这在常人看来,着实有些另类。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双手拍打的那个奇异手鼓。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看到一群非洲人抱着一只只造型别致的沙漏型乐器开心地演奏,顷刻间,我便迷上了这种原生态的律动。”冯世伟谈起了与非洲手鼓的不解之缘,非洲手鼓虽只有三个基本音,却让人感到音效丰富、节奏明快。”冯世伟对音乐的喜爱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他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从三岁起便开始学习锣鼓、架子鼓、葫芦丝、笛子等乐器,并凭借特长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艺术学校打击乐专业。与他所学的各种打击乐器相比,非洲手鼓传递出的音乐更为自由奔放。自惊鸿一瞥,他便不断地搜集相关的知识,找寻学习的机会。

  再见倾情 痴迷不一样的节奏

  2013年,他与非洲手鼓再续前缘。“当时,学校组织我们去非洲各国驻华大使馆演出,非洲人拍打着非洲手鼓欢迎我们。这种欢乐的氛围顿时消除了彼此的生疏感,也坚定了我学习非洲手鼓的决心。”

  机缘巧合,他拜在业界知名人士兰德尔·西奥门下,开始了专业的学习之旅。“在非洲,手鼓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适用于任何场合。虽然入门简单,但要学好也非易事。我刚开始学习时,打到手掌又红又痒是常事,时间久了,就掌握了要领。”他说,在原始的音乐节奏中徒手敲击出一串串音符,可以让人感受到直击心底的穿透力。

  冯世伟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一谈到音乐,就滔滔不绝。他自嘲道:我为音乐而疯狂,非洲手鼓更能点燃我内心无尽的热情和激情。当手触到鼓面的那一瞬间,我相信无论是鼓者还是听众,都会情不自禁地开启非洲狂欢模式。”

  约定终生 从爱好者到推广人

  冯世伟痴迷音乐,也热衷于与音乐有关的公益事业。

  2011年,他去西藏演出时,途经四川贫困山区的一所小学。学校里只有一个班,却容纳着一至六年级的56名学生。他与孩子们约定,以后会经常过去支教,让孩子们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015年,冯世伟以推广临汾本土文化为己任,多次前往北京开展威风锣鼓的授课。他满怀深情地说:我从3岁开始学习威风锣鼓,希望把家乡特有的民间传统打击乐推广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天下第一鼓’的非凡魅力。”在其他城市,他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推广临汾的威风锣鼓。

  回到临汾后,他继续着自己的公益音乐旅程,想法设法将非洲手鼓推广开来。

  “我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演出,走到哪儿便把非洲手鼓带到哪儿。每次轮到我登场时,观众都感到很稀奇。”冯世伟说,其实,非洲手鼓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在随心所欲的击打中,享受快乐。”“在大城市,爱好非洲手鼓的人会定点‘鼓聚’,在人流量大的广场等地围成一个圆,然后拍打着手鼓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观者也可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解脱。”他道出心声,“我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临汾形成这样的圈子,让非洲手鼓在临汾生根发芽。也希望更多的人能跳出‘四四方方’的生活,不时感受一下‘圆’的快乐。”“玩自己的音乐,走自己的道路”是冯世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爱好者到推广人,他享受着非洲手鼓带来的恣意与畅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的青春与梦想“疯狂”起航。

  记者 成华 李静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