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是中华民族伟大先哲、诸子百家集大成者荀子的故里,也是我省首家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民政部授予的“千年古县”,还是获全国绿色名县殊荣的县。近年来,安泽县委、县政府引导全县人民乘势而上,快速形成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大气候。
名人是一个地方最瞩目靓丽的“名片”,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彰显一个地方人杰地灵的标志。随着安泽县三届中国荀子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安泽的知名度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的快速提升,安泽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挖煤炼焦固然可以强县富民,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枯竭挖完的一天,文化才是永享型产业,安泽独特奇有的旅游文化资源才是安泽人民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滚滚财源。正如安泽县委书记梁若皓所说:“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如没有灵魂,搞经济建设没有文化支撑就如无源之水。文化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文化就是软实力。我们的深厚积淀在于文化,文化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凭借独特的文化让天下人皆知安泽,从而吸引资金,吸引项目,吸引人才。”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顺应民心,投资近亿元修建的荀子文化园,规模恢宏,已经对外开放;投资600多万元建成的望岳楼,成为安泽作为古冀州治所登楼望岳的壮美景观;并不惜重金对建于唐代的郎寨塔和建于金代的麻衣寺、麻衣寺塔,进行了加固修缮;通往黄花岭、观三万亩黄花(连翘)迎春绽放,到红叶岭赏千顷黄栌“霜叶红于二月花”,上青松岭看万亩林海松涛的三条长达百公里、宽7米投资千万元的盘山公路,已全线开通,有60公里已筑成沙石路面,有40公里已完成水泥路面铺设。慕名而来安泽瞻仰凭吊荀子、游览观赏安泽秀美山水风光的游客日益增多,为了让更多的游客走近安泽、了解安泽,更好地、全方位地展示安泽的文化魅力风采,形成强势宣传,安泽县及时编制了《安泽县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攀高结贵”,同高等学院联手打造荀子文化品牌,在山西师大创建了荀子学院;县上鼎力支持,相继成立了荀乡文工团、夕阳红艺术团、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民间艺术家协会,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合力打造旅游文化名县的自觉性、积极性空前高涨。
安泽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各乡镇也积极响应行动起来。安泽县和川镇重修了二郎庙,古镇申遗申报正在运作中,依据《平阳府志》、《安泽县志》“蔺公祠在和川玉龙山”的记载,恢复重建蔺公祠正在积极筹划;唐城镇根据《太平方舆纪要·正文卷四十一·山西三》:“安泽县东北九十里有古唐城,相传尧都古址”和《安泽县志》“尧筑唐城”的记载,决定启动帝尧发迹在安泽唐城的守护和遗迹考证与开发工作,同尧都平阳遥相呼应,互为佐证提供史料支撑;杜村乡是太岳行署、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军区政治部、太岳兵工厂、太岳新华日报印刷厂的驻扎地,该乡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卓有成效地做了大量工作;被称之为“与天为党”的上党关,坐落在良马乡壁立千仞的摩坷岭上,到上党关去领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险要,方知何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晋国中军元帅、荀子先祖荀林父,率军攻破上党关,灭赤狄于甲氏(今长治、长子)、留吁(今屯留)、潞氏(今潞城)的良马乡已把开发古上党关摆上议程。而今的安泽县,随着“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全速推进,旅游兴县富民产业发展正不断升温,建设步伐正不断加快。(山西日报记者 杨木林 通讯员 卢青泰 高凌飞)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小玩意儿闯出大名堂
下一篇: 我市音乐舞蹈史剧《尧颂》晋京首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