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记者在羊舍小学看到杨左卿老师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讲课。“杨老师的‘发明’很新颖,我们都很感兴趣。”该校五年级的学生张琳捷说。教室一角围了一圈的同学都看着杨老师的“教科书”认真听讲。
今年41岁的杨左卿说,1995年在魏村中学教英语课时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村里的孩子,英语基础不太好,有时候就不知道课文读到哪里了,所以后来我就用毛笔把课文抄到白纸上,指着念,效果很好……”说起当时的情景,杨左卿还是有些激动,“当初这个‘不经意’的小想法,就是现在这个国家专利的雏形。”“杨老师是个喜欢动脑筋钻研的人,起初他给我们讲他想法的时候,我们谁也没在意,不就是把通用的课本搬到大纸上了嘛,可没想到现在专利都拿到手了。”该校老师齐真慧佩服地说。说起杨左卿老师,同事个个竖起大拇指,“杨老师对教学改革有想法,敢创新,并能实践,我很支持他。”该校校长张静说。有了校长的鼓励和支持,杨左卿对他这个专利的继续改进,很有信心。
正所谓众口难调,有人夸奖,就有人唱反调。网友就很不给他面子:“现在都是21世纪了,电子多媒体教学多方便快捷!你还用这个老套的东西?”面对质问,杨左卿微微一笑:“多媒体是好,不过对电的依赖性太强,设备也要花钱去购置,我们村里的学校目前还达不到……”目前,杨左卿还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等网站,发表关于他对这个新“教科书”的见解,《彻底解放教育生产力》一帖就有上千网友跟帖热议。
虽然,杨左卿的新“教科书”已获国家专利,但实用性如何?是否适合农村的学生?对城里的娃娃是否也实用?或只是适合自己教过的部分学生?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一起去实践证实实,他的个创新能不能广泛推广,杨左卿自己也知道,还需要去研究、推理和实践,所以用他的话说:“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记者郝海军 )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吉县小老板 善举暖校园
下一篇: 我市40245名学子赴高考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