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多措并举破解“择校”难

2010-10-14 16:0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孩子该上学了,上哪个学校好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争论不休。毕竟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家长打破脑袋,托关系、找门路,宁愿出高价学费,也要让孩子进重点学校、上实验班。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破解愈演愈烈的“择校热”难题,有效扼制学生无序流动,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浮山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先后制订出台了《浮山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意见》、《关于对中小学校长实行公开招聘的实施方案》和《浮山县城镇学校教职工均衡调配意见》,积极推行中小学教育管理资源和教师资源整合工作。

一、加大投入,配设施、强基础、促发展。

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900余万元,按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齐了图书资料、文体器材、教学仪器、信息技术装备等,使各级各类学校的设施设备基本趋于均衡,并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投资2800余万元,兴建了第三中学综合楼,建筑面积为12670平方米,可容纳36个教学班,供2000余名学生学习、住宿和百余名教师办公。民营企业家梁永梓致富不忘家乡,投资1500万元兴建了高标准现代化的响水河中学教学楼,县委、县政府又先后追加资金630余万元,按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为响水河中学配齐了各项辅助设施和内部设备。
目前,浮山县的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办学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善,办学水平实现了整体提高,从投入上促进了教育均衡,为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公开竞聘,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全县55周岁以上的6位校长在校长岗位上光荣“下课”,12名50周岁-52周岁的中小学校长转岗为学校督导员、教研室主任、支部书记等。24名49周岁以下在职校长易校任职、轮岗交流。一批德才兼备、进取心强的优质学校校长被派往薄弱学校任职,一批在学校管理中凸显出开拓创新精神的薄弱学校校长被委以重任。同时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严格的笔试和竞职演讲,面向全县教育系统招聘了12名缺额中小学校长。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6岁降到42岁,学历达标率由原来88%,提高到100%,初步实现了校长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一大批年富力强的校长交流、上任后,大大地激发了学校班子成员的活力,有效克服了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过长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全县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管理资源得到均衡。



教师是教育均衡的第一资源。为了让师资力量能够平衡,本着骨干教师全部参与交流,中层相对保持稳定的原则,浮山县教育局对城内浮山二中、浮山三中、张庄中学三所中学,城关小学、文昌小学、东关小学三所小学,共520名任课教师,从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教学水平高低、兼顾学科等方面考虑进行了交流调配,有242名教师交流到其他学校任教。其中,从浮山二中、城关小学两所优质学校,抽调出100余名骨干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进行了对调,使城区教师资源在“质”和“量”方面实现了基本均衡。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困扰多年的“择校热”现象在今年秋季开学大大缓解,学生无序流动得到有效扼制。
全县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薄弱学校得到有效改造,城区中小学教师资源实现了基本均衡,广大学生享有了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浮山县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讯员 崔勍 李丽舟)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