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来好时代

2010-10-13 16:4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振兴一批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文化厅有针对性地制定多项政策和措施。”10月10日上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任任江波激动地说,这些政措施将促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记者了解到,省文化厅的相关规划表明,到2015年基本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和生产性保护体系。全省将建立15个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基地,我市的洪洞县羊獬“三月三”走亲、襄汾县汾城尉村“三月十六”跑鼓车、洪洞县广胜寺“三月十八”庙会、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乡宁县中和节凭借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民俗行为得到继承而作为传统节日示范地加以保护。
我市的山西省戏曲博物馆和山西省浮山剪纸博物馆名列筹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传习基地的名单之中。届时,其将成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最丰富、展示手段最先进、服务最广泛的标志性文化设施。
侯马皮影文化入选三晋皮影木偶文化基地,将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手段,引导青少年了解和热爱皮影文化,积极传承和弘扬侯马皮影艺术。与此同时,临汾土疙瘩布鞋入选三晋布艺保护基地。
全省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当中,我市也有多个项目名列其中:威风锣鼓成为三晋鼓乐文化研究基地;赵氏孤儿传说成为三晋民间文学研究基地;洪洞县通臂缠拳成为三晋传统竞技研究基地;尧王传统祭祀文化和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成为山西省民俗文化研究基地。
“除了上述强化措施,省厅还将制定更为严格的保障措施,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方面,给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更强有力的支持和引导。”任江波满怀信心地畅想着,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如此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必将使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驶上“快车道”,进而踏上更高的层次。(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