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立志改家乡面貌
光阴荏苒,转眼近不惑之年的沈桂莲已为人母、为人妇,还自修了一个企业管理的大专文凭。她的丈夫是一个林业技术员,对管理果木颇有心得;一双儿女乖巧可爱,都在汾城镇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一家人住在离镇上不远的良陌村,承包了50亩地,一边种植果树,一边在苗圃培育树苗销售,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2000年的正月初二,沈桂莲回姑射山娘家去探亲,亲眼目睹家乡的大山依然荒芜,村民们过着贫困的生活,小时候走出大山发誓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这时,听村里人说,根据国家号召,尉村要对外有偿承包荒山、荒坡,这不正是一个回报家乡的好时机吗?一来,自家苗圃里卖不出去的树苗有地方可以栽种;二来,再买回一些果树教村民栽种,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可万万没想到,她的决定遭到丈夫的强烈反对,放着舒心的日子不好好过,非得到大山里再去受第二遍苦吗?沈桂莲主意已定,九头牛也拽不动,她当即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和尉村村委会签订了荒山、荒坡承包合同,约定在姑射山方圆百公里的范围内植树造林,大搞小流域治理工程,使用期为50年。
重返故乡再续绿化梦
面对这座大山和数百亩的荒坡,沈桂莲也有点无所适从,投入到底有多大,她心里也没有底。既来之则安之,先从小处入手吧。“你们知道,为啥春季种树,却要在冬天提前打树坑吗?对,这样是利于树苗的成活。冬天,虽然土冻结实了不好挖,可挖好坑后等雨雪降落在里面,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春天一到,再将这层冻土融化,坑内的土酥酥的,树苗根有点水就能顺利钻进土里。”沈桂莲如是说。承包当年的冬天,她就筹措好资金,带着30余名村民们上山挖树坑。那时,她还住在离姑射山有20里地的良陌村,为赶上和乡亲们一起出工,每天早上4、5点天不亮就起床,用布兜装几个馒头,开上自家的三轮车往山上跑。虽然,戴着线手套,可没挖几个树坑,手掌便打出许多水泡来。她急忙请一起干活的妇女用针扎破,将水挤出来,害怕感染耽误了工期。虽然是冬天,她们也累得满头大汗,这一热一冷,睫毛上很容易冻出一层霜来。因为山上没有房子,中午时分,她只能安排村民在地上挖一个坑,拣一些干透的灌木枝条,再从山下买来水烧开后饮用。吃一口凉馍,喝一口开水,大家有说有笑,谁也不叫苦喊累,一干就是一整天,天黑回到家后,躺在床上就累得再也不想动了,浑身疼痛似尖针扎身。整个冬天,沈桂莲克服种种困难,带领村民锹挖镐刨共挖了4万余个长、宽各80厘米的树坑,为来年春季植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然而命运多舛,次年春季的大旱令沈桂莲格外担忧,眼瞅着,从运城市的万荣、临猗买回的柿子树、枣树、核桃树苗子在阳光下暴晒,老天就是没有一点要下雨的意思。怎么办?每株小苗都在3元钱左右,总不能白白扔到山上吧。于是,她立刻组织村民将小树苗种到树坑里,可每株小树苗要浇4遍水才能保障成活,而山里没有井水可浇。转眼到了6月份,种下的小树苗还没出芽,这可急坏了沈桂莲,紧急筹措资金,雇人下山买水浇树,就是水再贵也一定要把树苗给救活。随后,她雇佣了一辆三轮车,每天以15元一车的价格从尉村买水回来浇树。
屋漏偏遇连阴雨,一天,开三轮的小伙子在上坡时,一个操作失误三轮车发生了侧翻,恰巧压在他的身上。沈桂莲和村民们急忙开车将他送到县医院,终因内脏失血过多失去了生命。抢救费、丧葬费、赔偿款等,沈桂莲在捉襟见肘时,又借钱将赔付款亲自送到死者的家中。连续4年,每年植树每年春季干旱,每颗小树苗买苗子大约3元,浇4桶水才能保证成活,连带人工,没有十几元根本下不来。
不久,沈桂莲又自筹资金,带领村民拓宽了昔日的羊肠小道,并用石子铺设路面,现在开车便可直达山底。由于常年的劳累,沈桂莲不幸患上了胆囊炎和慢性肾炎,家里的百余万元都投入到植树上面,轮到给自己看病却舍不得。一天晚上,她躺在窑洞里的土炕上,脱下一个月也没换过的衣服发现,后背和腋下肿得像发面馒头,疼痛阵阵袭来,可想到明天还有树苗需要栽种,于是,说服丈夫拿出几个罐头瓶子,点燃一些小纸片,在后背上拔满了火罐。至今,在她的身上还留有很多的伤疤。
规划蓝图造福山里人
可为了植树,沈桂莲已经倾尽所有投资近500万元,外面光借款就有100余万元,这打井的钱又从哪里来呢?最困难的时候,她找到原襄汾县委书记陈玉士,他亲自作出批复,责成县水利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帮助其完成打深井绿化荒山的心愿。随后,沈桂莲拿到了水利局给的3万元,又东挪西借来十万余元,在地质专家的帮助下打出了第一眼深水井。
随后,沈桂莲将树苗无偿提供给村民栽种,起初大家都不理解她,甚至有人暗地里说:“别听她的,她这么起劲让咱们跟着干,还不知有什么不能告人的秘密呢。”风言风语传到沈桂莲的耳朵里,情急之下的她跪在地上流着泪发誓:“老天爷,我要不是全心全意为山里的村民着想,就折我的阳寿吧。”金秋十月到了,她种植的柿子树、核桃树、枣树等挂了果,为此,她积极筹备采摘节,目的是让城里人有个休闲的好去处,也给周边的村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昔日的荒坡,今朝已披上绿装,一片片梯田上栽种的经济林初具规模。为了绿化姑射山,沈桂莲又想出了在林间养殖“跑山鸡”,光去年养殖的3000余只土鸡就卖了两万多元。她并没有用这笔收入来享受,而是买回刺槐、侧柏、皂角树等种植在姑射山上,真正形成养殖、种植循环经济,让植树造林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去年,“联合国第十一届地球可持续发展峰会”发来邀请函,让她去美国开会参观,可由于正当植树季节,工作太忙而终究没有成行。
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随沈桂莲参观了她的农庄,虽未到山花烂漫的季节,但枝头已吐出嫩芽。“你们看,山下现在有柿子树4万余株,枣树2万余株,核桃树7万余株,杏树1000余株,再加上山上嫁接的皂角,栽种的刺槐、拧条灌木、侧柏、油松等,每到开花时节,红的桃花、绿的油松、粉的杏花,真得是太美了,我的家乡不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吗?今后,我还会继续养山鸡、野兔反哺种树,等过几年你再来看,凡是有土的地方,我一定会让它绿树成阴………采访结束时,沈桂莲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七大工程助推尧都教育
下一篇: 课改高考第一年 专家解读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