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傅局长,您好!2011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临汾建市10周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文化建设,今年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有哪些打算和安排?
傅局长:2011年是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转型跨越、先行发展”总体要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工作思路是“打基础、抓产业、出精品、保安全”。打基础,就是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运转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夯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基础;抓产业,就是要加速发展文化产业,认真组织实施文化产业“五个一工程”战略,提高文化对全市GDP的贡献率;出精品,就是要组织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强力打造贴有临汾标签的文化品牌,提升临汾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保安全,就是要确保广播电视播出安全和文化市场生产安全,同时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违法违规经营,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
记者:今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傅局长:2011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喉舌功能,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三是打造特色文艺精品,提升临汾文化影响力;四是办好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五是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六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播出管理;七是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八是培养引进文化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九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
记者:您刚才谈到的打造特色文艺精品、提升临汾文化影响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傅局长:组织召开全市文化艺术创作座谈会,开展临汾广播电视奖评奖和平阳剧本征集活动,加强创作题材的引导和研究,精心打造出一批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彰显地域特色、思想内涵深刻、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文艺节目、民间艺术精品、优秀电视栏目。一要建立完善舞台精品创作管理机制。对题材确认、项目确立、剧本选择、演员选定以及经费投入进行科学论证和有效管理,今年重点打造好蒲剧《酸枣岭》《白牡丹》,眉户剧《抉择》3个剧目;二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着力构建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战略新格局,深入挖掘整合民间艺术资源,认真做好第四批国家、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参加“第七届深圳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中国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三要积极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文化、广播电视交流和赛事活动。争取3部—5部(个)优秀作品在“五个一工程奖”、“梅花奖”、“文华奖”、“杏花奖”、“星光奖”、“飞天奖”、“广播影视奖”等国家和省级常设奖项中获奖,使更多贴有临汾标签的艺术精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国,不断提升临汾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记者:去年4月份,我们的记者曾跟随你们广电人去古县检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走在古县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才知道广电人为“村村通”付出了不少心血。今年怎样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传输、优质播出?
傅局长:今年我们要努力完善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体系;启动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进一步健全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的村村通运行维护体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村村通、长期通。同时,按照国办[2006]79号文件要求,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尽快制定现有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覆盖规划,努力提高我市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覆盖水平。切实把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提上日程、落到实处。从组织上理顺和健全统一协调、快捷有效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应急通讯系统和预警发布系统;从技术上起动监测台站网点和灾备系统的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市、反应迅速、多种技术手段及措施相互补充、互为备份的监测传输覆盖系统;从人员上加强对播出、传输、主控、电力等一线值班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演练,提高业务技能和应急水平;从管理上加强值班值守、实战演练、技术维护、巡回检查和播出区、技术区、供电区、天线区的无缝监管,切实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传输、优质播出。
记者:近日,《临汾市文化产业蓝皮书》正式出版,这标志着我市文化产业进入有序发展轨道。今年怎样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步伐?
傅局长:《临汾市文化产业蓝皮书》是我市第一本关于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介绍了今后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今年,我们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五个一工程”为抓手,重塑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筹备召开临汾市文化产业培训工作会议,引导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及网络文化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2011年,在加快推进临汾印业园区项目建设的同时,对手工艺和艺术品业中的剪纸、皮影、锣鼓、木版年画等进行资源整合,形成规模优势,全面开拓市场。命名挂牌一批临汾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取“土圪塔布艺”和“唐人居晋派家具”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依托我市戏曲大小“梅花”品牌已经形成的优势,用推介会等形式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记者:去年一年,我市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今年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呢?
傅局长:以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市10周年及“爱、树、建”活动为主题,以宣传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为主要内容,组织举办好建党90周年、建市1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以及“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消夏月活动,并以大型文化活动带动农村、社区、街道、企业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各县(市、区)文化部门要围绕主题,服务大局,继续举办好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性文化活动,如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侯马晋国古都文化节、古县牡丹花会、安泽荀子文化节,洪洞“寻根祭祖节”、乡宁中和文化旅游节、蒲县东岳文化旅游节等,以节庆为载体,唱好文化“戏”,发挥文化工作特有的功能,不断增强临汾人民幸福感、荣誉感、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信心。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今年我市科技工作重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下一篇: 情系贫困“建书屋” 孩子圆了读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