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文化软实力铸就推动发展的真功夫

2016-07-18 09:40: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文化雨露润山城

——蒲县大力推进文化优先发展战略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逛东岳庙,看朝山会,体验不一样的文化魅力。”在刚刚过去不久的蒲县东岳文化旅游月上,一位游客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尧师故里”蒲县,近年来在坚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始终坚持“文化强县”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优先发展,不断延伸文化触角,以文化的“软实力”铸就推动发展的“真功夫”。

  倾心搭台:构建“文化磁场”

  4月27日,蒲县蒲子文化宫内歌声阵阵,掌声经久不息,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历史的回顾”合唱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次日,“东岳杯”群众艺术合唱汇展如期举行,来自全省的14支优秀代表队前来参赛。“合唱要发挥出好的效果,对场地的要求很高,能在这里欣赏到一场高水平的合唱音乐会,让人惊喜。”山西省合唱协会副秘书长颜辉赞叹道。

  近年来,该县持续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蒲伊广场、蒲子文化宫、奥体中心、西戎纪念馆等陆续投入使用;蒲县文化发展服务中心奠基开工,段云书艺馆展厅改扩建工程规划实施;“十二五”时期,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1782万元,三馆一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覆盖城乡包括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3个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于一体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县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在册人员达到102人。

  “要让文化设施用起来、‘活’起来。”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金庄这样说道。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完工,数字电视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全市第四届运动会、武术锦标赛、西山篮球赛、黄河流域9省区门球赛等大型赛事接踵而至,锦绣公园、迎宾公园、平安公园、街心公园等地人头攒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文化设施建设日益丰富起来。

  6月21日,山西师大蒲县蒲子文化宫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在蒲子文化宫隆重举行,随着牌匾的揭开,掀开了蒲县凝炼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联系、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新篇章。

  从蒲县东岳庙获评国家4A级景区到“蒲县朝山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蒲子文化宫、奥体中心落成投用到化乐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在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构建“文化磁场”过程中,该县始终坚持高标准建设、充分有效利用的思路,一批批设施功能完善、质量优良 的文化基础设施让群众受益。

  群众参与:释放文化活力

    “很难得有这样免费的培训机会,既能提高自身修养,又能将学到的东西带到学校去,教给我的学生。”经过第四期成人书法免费培训后城关小学教师王虎琴这样说。从2013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和资金支持下,蒲县书协和蒲县美术馆开设书法免费培训班,从山西师大聘请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累计授课60余节,服务群众近千人次。

  近年来,蒲县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时,一改过去政府“只管掏钱买单,不管配送内容”的传统做法,尝试采用“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文化专业团队烹制配送”新方式。这一创新之举,让政府购买的文化服务内容与群众文化需求贴得更近,实现了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配送。

  在7月12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广场消夏月文化活动文化馆专场文艺晚会上,一批群众演员受到了大家的格外关注,他们都是该县免费开办的舞蹈、器乐、声乐培训班的学员。在推进文化惠民的过程中,该县面向群众免费开办的二胡、吉他、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十余个门类的专业培训已经坚持了4年以上,剪纸更是坚持了5年以上。再加上自蒲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投用以来,该县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既涵盖了群众参与度高的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健康舞、太极拳、游泳、门球等文体活动,覆盖了不同群体的需求。截至目前,各类文体培训班全年共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以上,极大地提升了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艺术品位和水平,高考达二本线艺术体育类考生数量连年攀升,今年更是达到了114人,比去年提升了34人。

  “文化繁荣不仅要靠政府,还要发动群众。”该县文广新局局长王晓辉说。

  “七一”期间,该县乔家湾乡民间收藏爱好者左增文开办的16间红色民俗展厅内参观者络绎不绝,不少人从外地慕名而来。“以前最让我头疼的是这些藏品没地儿放。”据左增文介绍,这些藏品收集了十多年,包括照片、版画、实物、钱币等,而上千件藏品的展出甚至是存放都成了难题。在得知左增文的实际困难后,当地文化部门与乡政府积极协调,帮助他建立起“左氏红色民俗收藏馆”,着手筹建“左氏农耕文化展览馆”,还特别为他在蒲子文化宫开设钱币收藏展柜,扩大影响力。

  如今,以“左氏民俗收藏馆”、“蒲县秀奎麦烙画专业合作社”、“贾氏家族剪纸馆”、紫丁香合唱团、山中巨龙农民合唱团、鹿鸣合唱团等为代表的一批民间文化爱好者和文化活动团体已成长为乡镇文化阵地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着文化惠民工程向纵深发展。

  深挖资源:凝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要通过文化发展,凝聚全县人民的力量,树立文化自信,共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了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激发群众文化产品创作热情,该县从完善激励机制上着手,将采购文化服务由花钱“养人”向“养事”上转变,出台了《蒲县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奖励办法》,设立了“段云书画奖”、“西戎文学奖”、摄影大赛三大奖项,一批文艺精品持续涌现。

  2015年5月12日,太原南宫剧场内掌声热烈,蒲县蒲剧团携蒲剧《赵氏孤儿》赴省城参加周末剧场演出,获得观众好评;以克城镇张公庄小学教师吕艳芳坚守山村三尺讲台17年感人事迹为原型,由县文艺骨干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了6集电视连续剧《坚守》;龙麦成创作的《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全国原创词曲创作展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心灵圣境·厚德蒲县”摄影大赛和文学笔会吸引大批省内外群众参赛;蒲县美术馆推出段云诞辰一百周年《书画集》《段云书法集锦》;《蒲县文艺》《在云天歌唱》出版发行……

  在蒲子文化宫文化产业展览交易厅里,陈列着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该县按照“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的原则,为70余位书法、绘画、剪纸、摄影、根雕、麦秆画、手工艺等“草根”艺术家提供交流交易平台,培育出“山之魂”根雕、“红之韵”剪纸、“草之灵”麦秆画、“柳之艺”柳编等一批文化品牌。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普通的人变得不再普通。”在推进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该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先后举办了两届“十佳蒲子好人”评选表彰、“善行义举好人榜”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展示蒲县人民厚道淳朴、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精神风貌的同时,树立起一面彰显价值追求、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蒲县荣获省级文明先进县城的荣誉称号,该县国税局被连续授予国家级文明单位,山中村被首次授予国家级文明村镇,2015年山中乡白家庄支部书记闫志明当选全国劳模…… 蒲县,这座秀丽的山城,文化的春潮正汩汩涌动,滋润着一方沃土,流淌在广大群众的心田。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