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是怎样炼成的?

2011-05-12 09:1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项内容。


新立中学李延杰校长说,该校从2009年9月开始课改,其间,他们饱尝了酸甜苦辣,经历了坎坎坷坷,几度犹豫彷徨,几多半途而废。但最终坚持至今,他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终于成型、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初见成效。

一次观摩引发一场变革


他这样思索着,一个志同道合的老教育人的一番深谈,掀起了他内心的阵阵狂澜。老教育人是尧都区教育局原副局长翟文会,他在一次杜郎口中学的观摩中大受震动,该校学生“当家作主”的课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一见到李延杰,就迫不及待地讲了他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并带回了杜郎口中学课改的一系列资料。
李延杰从老人的话里看到了新立持续发展的新路。他认识到,像新立这样一个生源不算太好的民办学校,要想靠质量生存,非要走出一条课改之路不可。新立学校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创出一条让每位学生通过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来提高学分、提升能力的特色之路,创出一条为学生前途与未来负责、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负责的命运之路。
于是,他开始搜集杜郎口中学课改的资料,整理、制订适合本校校情的课改方案。2009年9月,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学校拉开了序幕。

变革的过程山重水复


2009年9月20日至11月20日为全员发动、尝试体验阶段。学校通过会议、板报、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课改的重要性,感性认识和尝试体验杜郎口模式教学。教室里的桌椅先动起来了,千百年来学生面对先生的课桌摆放形式变成了桌对桌、面对面,让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让学生充分交流与合作。
初一年级的王丽霞老师清醒地记得,那段时间特别地忙碌,全班40个人按好中差搭配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6——7人,每个小组自己编组名、组训。学生充分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然后组里进行评比,选出最佳答案,将其写在黑板上。每个组里都分了正副组长和各学科科长,全班学生几乎个个都是“小干部”,人人肩头有责任。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她还开了个辩论会:课堂新模式与旧模式相比,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经过辩论,学生们有了自己的结论,新模式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可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学生不知道如何讲问题,讲不清、讲不好;上边讲,下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们各行其是;老师呢,吃不透哪些东西该讲,怎么讲。经历了这一阶段后,11月中旬,新立学校出现了期中检测与去年同期相比成绩下滑的问题。
怎么办?李延杰一筹莫展。还是别人的话点醒了他,为什么不带着老师们实地去杜郎口中学看看呢?
2009年11月20日,在课改两个多月之后,学校组织了44名老师带着问题与困惑奔赴杜郎口进行针对性地全程跟踪学习,寻找实践中产生问题的答案与解决的方法。学校随后进行了一场场大讨论和大研究,深刻认识到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亮点是展示,但展示成功的关键在预习,质量保证在反馈。
问题根源找到了,学校继续细化和量化课改方案的有关细节问题,用教师大会、学科研讨会、公开示范课、研究探讨课、赛课等多种形式,把实践和探索付诸于大教学活动中。
通过一年的努力,新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成型,但新的问题又累积成堆。由于部分家长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不理解,造成了“老师不讲课,让学生瞎胡讲”的错误认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影响到了学校领导的斗志和全体教职工的士气。
还有教学环节中的一些细节,它们看起来不大,但却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诸如自学时学生对照学案上的问题通过课本、参考书直接找答案,而不是先通读教材,熟悉内容,勾画疑难;讨论过程中出现了一言堂、展示过程中出现了明星展示,发言权被极个别人所掌握,影响了一大片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学习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混水摸鱼钻空子;展示内容过多,不能按预设时间完成展示;大部分课没有展示后的交叉巩固环节,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出现问题就需要及时改进。学校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着力进行精心打磨和细节规范。
2010年10月,新立加入了中国名校共同体,共同体的专家和杜郎口中学的专家、名师先后3次到新立进行工作指导。新立也派出班子成员和骨干老师3次赴杜郎口学校进行研修学习,在初步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深入环节研究、丰富细节内容,追求模式的可测、可控性和过程效果的高效性。
逐渐地,他们将出现的细节问题慢慢解决了,在这个时候,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会、高效课堂家长体验会,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评课、提建议,创办班报、级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的教学模式,使家长、社会真正了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达到让更多家长支持配合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新模式好比一个闭合的圆


第一个环节是自学。自学就是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即在通读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勾画出疑难问题的基础上完成对导学案文本知识的学习,这个阶段学生在不借助任何教辅资料,无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第二个环节是讨论。讨论包括对学、群学、小展示和报到。对学就是同层次同学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先自学完者先讨论,可以下座位、跨小组讨论。这样既满足了学优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又能使学优生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很好地帮扶学困生。群学就是学优生对学困生实行帮扶,可以是一帮一,也可以一帮多。小展示就是学生完成对学、群学等学习环节后,由学困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情况汇报。群学是自上而下逐层帮扶的过程,小展示是自下而上逐层汇报的过程。报到就是小组对学、群学、小展示等学习环节完成后以报到站的形式向老师及时汇报,设立报到站的目的有二:一是督促学习小组快节奏学习,不要拖延时间、放任自流;二是让老师及时发现问题,不使讨论流于形式。
第三、四个环节是展示任务分配与展示任务准备。在这个环节,老师要将自己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小组报告上来的问题进行整合,并将这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到各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小组接到展示任务之后要进行专题研究,准备为全班同学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展示。因为这些展示题目都是学生讨论时生成的共性问题,难度比较大,所以老师在这个学习阶段一定要加以指导和验收。
第五个环节是学习的高潮——展示阶段。展示环节重点在于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才智。高效课堂的展示就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特别是对重难点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讲解、补充、小结、追问、质疑进行展示,以此来提升学习目标,拓展出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展示不仅仅只是学生的事情,它还包括老师风采的展示。点拨可以是讲解,也可以是追问。讲解是引领学生学会知识,追问是启发学生会学知识,所以,老师点拨时要做到能追问不讲解。
第六个环节是训练巩固。这个环节包括两种形式,即阶段性巩固和整体巩固。阶段性巩固就是在某个题目展示过后,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对讲、互讲、重复讲或识记、整理笔记的方法对该题目进行巩固消化。整体巩固是在某个课题展示过后,老师通过让学生整理学案、做变式训练题、背记相关知识点的方法巩固本课题所学内容。
第七个环节是整理学案。其内容包括整理知识结构、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的问题和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等。

评价是保证课改成功的武器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子系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校每层楼道最显眼的黑板上公布着年级组对任课老师的常规及课堂活动评价。教学大楼的门厅里公布着学校板书督察组对班级课堂板书情况的评价、师生板书比赛结果及学生出操考勤情况、班主任巡查学生公寓情况。校园黑板壁的中央部分公布着教研室对各备课组、学科组的评价,每个教室门口公布着班级小组的常规及课堂表现的周评价和月平评价,公布着教学组长对任课老师的常规及课堂表现评价。

课改带来的变化是多元的


校长李延杰说,以前,满堂灌的陈旧课堂,学生得规规矩矩坐好熬完每一个45分钟,他们不可以随随便便动口回答问题和讨论,不可以随随便便站起来听课,更别说下座位,至于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更是机会少少。一节课堆积下来的郁闷情绪与不快,只有下课以后才可以爆发。所以就出现了下课后的追逐打闹,出现了墙壁上的胡写乱画。而高效课堂,节节都是体育课、书法课和演讲课,学生在课堂上做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走、站、说、论、写,时时都在爆发着各自的兴奋情绪。下课以后,他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发泄自己的郁闷情绪,而是在用适当的行为进行身心调整。
初二年级语文老师邓敏说,高效课堂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充满自信的,他们喜欢这样的学习,不怕考试。在这样一个比较宽松自主的课堂上找不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
初二年级一位学生在作文《我们新课堂》中写道: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的理想课堂。学习可以说不再是我们的苦差事了。
家长们看到了新课堂给孩子带来的欣喜变化。初三语文教师解艳玲多次和家长交流,一位家长动情地说:“孩子先前并不善言谈,更不愿和家长、老师交流。自从升入新立,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下,不但性格开朗了,还喜欢抢着回答问题了,还非常愿意和别人交流。感谢新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在课改一年多的时间里,杜郎口中学的专家、名师多次来校现场指导和验收,对当前新立中学课改成果给予了一致好评。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