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郭东升)“十一五”期间,尧都区不断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在与时俱进中开拓创新,在克服困难中奋发进取,在机遇挑战中乘势而上,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与教学管理、学校建设与教育现代化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力度加大、亮点增多、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成为尧都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
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 “十一五”期间,尧都区先后动员1138名失学儿童返校上课,筹措资金66.3万元,资助了2957名特困生。“两免一补”惠及学生60000人次。至此,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2007年,根据有关精神,尧都区免除了农村学校64077名在校生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了12831名在校生教科书费44万元,为1797名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31万元。同时,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从2008年秋季起免除了2575名在校生杂费54.23万元、教科书费25.39万元。截至目前,全区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按时毕业率均达到100%;全区初中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9%、98.7%,按时毕业率达到92%,已高标准普及从小学到初中的9年义务教育,75%以上的青少年可接受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全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9年。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尧都区教育事业的腾飞,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育人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十一五”期间,尧都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六大工程”创建体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在全区基本形成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先后创建省、市德育基地41个,建成省、市德育示范校28个,创建省、市文明学校37所,涌现出省、市精神文明先进个人338名,涌现出省、市、区三好学生1000余名。同时,尧都区各中小学结合迎奥运、临汾解放60周年和汶川、玉树大地震,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师生情系奥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和信心。“十一五”期间,尧都区广泛开展了“法制进校园”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重点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全面构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同时,坚持定期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集中排查 ,不时组织力量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大规模集中整治。到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全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解放路小学、育英小学、解放二校、四中、六中、八中、顺利通过了首批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验收。全区连续五年无一例重大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学生平安健康的成长。
办学条件全面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尧都区以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到2008年重点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全区先后改造危房面积达到272377平方米,先后改、扩建学校237所,总投资达2.58亿元,城区二中、县底中学、四中、解放二校教学楼、实验中学、九中宿舍楼、六中、八中实验楼、解放路小学、南街小学、实验小学科技楼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学校布局调整日趋合理。按照“单人校合理撤并,中心校相对集中,初中形成规模”的思路,“十一五”期间,尧都区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先后撤并学校83所(小学80所,初中3所),在山区建立了35所寄宿制学校,使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中小学布局日趋合理。全区中小学由309所减少到现在的226所,解放路小学、南街小学、实验小学、东关小学、育英小学、解放二校等12所学校建成现代化示范校。九中、县底镇一中、大阳镇上阳小学等10所学校建成标准化示范校。河底三交中心校、山城中心校等5所学校建成寄宿制示范校。
师资队伍整体得以加强。“十一五”期间,尧都区始终坚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头戏,先后通过采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函授进修、脱产学习、卫电培训、自学考试等继续教育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专业技能。截至2010年底,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100%,96.2%,89.4%。分别比“十五”提高了17、13、17.12、19个百分点,70%的小学教师已达大专以上文化水平,85%的初中教师已达本科以上文化水平,0.3%的高中教师已达研究生水平。全区先后分批择优聘用了1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了教学一线,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开展结对子、以老带新、拜师活动、在职培训、素质展示、校本教研、“三优工程”等活动,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先后组织城区中小学241名教师到农村支教,基本缓解了农村缺科矛盾。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十一五”期间,尧都区以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为突破口,不断强化课题的指导、管理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开展教学科研与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分层推进,形成多级课题网络,总结出全区不同层类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全面推进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十一五”期间,尧都区把教学质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的刚性指标予以落实,全区上下围绕这一核心,通过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印发了《尧都区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控与督导试行办法》,加强中高考研究等,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工作规程,保障了每个教学环节效益最大化,保证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到2010年,全区小学按时毕业率达100%,初中按时毕业率达97%,高中按时毕业率达92%以上,中考成绩连续五年名列全市前茅。高考一年一个新台阶,全区“十一五”期间,为高校输送本科生9366名,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考质量优秀奖”、“质量提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教学技术装备水平普遍提升。“十一五”期间,尧都区不断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截至2008年,全区已有56所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30所农村初中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地球卫星接收设备,208所农村小学建成地面接收站,逐步建立起电视、互联网和光盘播放为一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覆盖率达到100%。
成教、职教、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在成人教育工作上,尧都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兴乡”工程,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发展步伐,发挥科学教育的智力和技术优势,开创全区经济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局面。在职业教育发展上,尧都区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到目前,尧都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总规模已达2000人以上。在民办教育发展上,该区按照 “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顺应时代要求,全面加大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严格民办学校审批程序,强化对民办学校校长的培训,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全区基本形成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对建设和谐社会,发展社会经济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曲沃监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下一篇: 师大师生积极参与网上红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