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父亲言传身教,最崇拜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最崇尚书香满园、传道授业的教育行业。
他,从小学老师到校长,从毛头小伙儿到知天命之年,弹指间,投身教育事业32个春秋,酸甜苦辣中,喜看莘莘学子圆梦人生。
他,更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去哪里,敬业担当、忠诚奉献、务实创新。
他,就是解放路第二小学校长王金平,被大家誉为基层教育战线上的“实干家”。
敬业演绎精彩
师范毕业后,王金平被分配到段店乡孟家庄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由于当时农村学校师资匮乏,学科教学单调乏味,他还主动承担起音体美三门课的教学任务,从此开启了他教育人生的逐梦之旅。
踏上三尺讲台,初为人师的王金平让大家刮目相看。他把家里的台式录音机搬到教室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业余时间义务训练学校的体育队,虽然离家只有10分钟的路程,他却吃住在学校。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执著,短短一年时间,王金平就为所带班级语文成绩和学校文体活动摘掉了“落后帽子”,他个人连续两次被教办评为“模范教师”。
翌年,王金平调入解放路小学,一干就是9年,从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到学校初中部团支部书记,身兼数职,兢兢业业。期间,他所带班级语文成绩连年评优,个人连续四次荣获学校“优秀辅导员”和“模范教师”称号。在1987年国家组织的全国各族儿童“勤巧小队”活动中,他所带班级荣获一等奖。1988年,在学校体育工作连年滑坡之际,酷爱体育运动的他“临危受命”,主抓体育工作。经过3年辛勤付出,学校体育成绩从低谷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在1992年市、区各项体育竞赛中独占鳌头,3名学生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他个人先后十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工作者”。
王金平认为,担当就是要对所承办的事情承担责任,无论在教育战线的任何岗位,都要做到问心无愧。在解放二校筹建处工作的3年里,从征地、规划到施工,再到变压器安装、下水道修建,王金平每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为解放二校建设付出了全部心血。正是这种一心为公、献身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誉。
奉献彰显精神
1997年9月,解放路第二小学正式开学,作为创建者之一,王金平内心十分激动。初建新校,困难重重,百难千难,教学首难。
作为副校长,王金平主动请缨挑起了分管教学工作的重担。在他的勤奋努力带动下,为学校教学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期间,他荣获市“优质课做课评课”活动一等奖,并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由于在全市“达标创优活动”中成绩突出,“达标创优工作现场会”特此在解放路第二小学校召开,学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1999年,全市第一次质量抽测,解放路第二小学成绩名列全市榜首。
2000年,王金平又被调往八一小学担任校长。他知道,这是领导对他的信任,唯有干出好成绩,才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5年间,在他提出的“加强自身修养,捍卫学校荣誉,树立八一新形象”的战略目标指导下,一所老师上访成风、干群关系紧张、学生流失严重和教育局领导“头疼”的学校,变成了教学成绩连年提升、校园风气逐年好转、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学生人数达到极限、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模范学校。全市小学质量检测中,由第一年33所学校的倒数第三,上升到直属小学第二名,王金平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校长”和“模范党员”。
作为八一小学新历史的书写者,他对教职工说的最多的就是“忠诚奉献”,老师们对他的评价说的最多的是“人格魅力”。
王金平回忆,从1987年入党后,他悟出一个道理:忠诚是态度,奉献是精神,作为一个党员,不仅要热爱、忠诚教育事业,更要全身心地奉献于教育事业,才能不辜负广大家长和学子的信任。教学相长,教师先学而后才有教,要将学习贯穿终生,才能真正做到一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合格人民教师。王金平从教师到校长的成长过程正是得益于这种勤奋上进,好学善思。
创新成就梦想
正所谓,实干出真知,创新出成效。从2011年8月调入解放路第二小学,转眼又是5年,学校正朝着王金平最初的设想目标阔步前进——质量高、特色多、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示范性小学。
解放二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教育信息化样板示范校”,山西省“平安校园”、“小学数学第七届理事团体学校”和“少先队红旗大队”及“临汾市名校”,在省、市、区各级教学大赛和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办学水平逐年升级,学校优质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每一个进步成长,每一项荣誉成果,都凝聚着王金平的心血。他主编的《牵手好习惯》和《走进创新——创新思维学与练》两本书,已成为学校的校本使用教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探讨出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及“小组合作捆绑式评价”试验卓有成效;学校开展的“快乐领读”“风采展示”“课前一歌”“星空有我更璀璨”“评教评学评教师”“评选优秀家长”“师生一日规范”等特色性活动也验证着王金平“为精彩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
王金平常说:“我们不能仅仅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更要真正成为孩子们灵魂的工程师。”在校长岗位16年,他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卓有成效的管理办法,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使他管理的每一所学校都成为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满意的学校,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