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维修现场。
临汾新闻网讯 平凡生活中,普通岗位上,时常发生一些令人感动的人与事,像露珠一样晶莹透亮,闪烁着善良的人性之光。
山焦焦化公共事业发展公司物业公司的维修管工范钦凯,参加工作28年来与暖气管、煤气管、上下水等打交道,凡是与“管”字沾边的皆成了他涉足的区域。他身上有“好人小范”“感动山焦”以及山焦焦化“劳动模范”等荣誉光环,他有“求”必应的品格、“四不怕”的工作精神,还有维修有妙招的事迹,让范钦凯成为山焦焦化家喻户晓的名人。
“哪里有活,就到哪里”
范钦凯从事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牵涉到家庭中的芝麻小事以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在维修工作中,范钦凯需要钻地沟、焊管道、补窟窿、切阀门、掏马桶,还需要清理疏通排水沟渠等,面对这些辛苦且危险的工作,在范钦凯的人生字典里,他坚持做到了凡事皆有求必应。
“住户方便我快乐,我为住户行方便”这是范钦凯一贯的工作信条。由于生活区大部分生活设施年久老化且腐蚀严重,上水、下水堵塞,水管泄漏、采暖管线突发破裂等情况时有发生,作为管工的维修人员则犹如上紧的发条,往往一方的问题正在处理时,就会接到另一方的需要维修任务。工作琐碎繁杂、任务多,但范钦凯的工作热情依然不减:“哪里有活,就到哪里,只要大家用得着,我定当义不容辞。”
范钦凯身材矮小,而恰恰因其身材,他成了维修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无论是下阴井,还是需在狭窄空间里作业时,只要他在现场,从不推诿,总是第一个“刺溜”下去解决问题,查找管道漏点。同事们笑谈“只要范师傅在,有空间限制的作业,一切都不算事儿。”
进入冬季,物业公司维修队的报修电话成倍增加起来。由于小问题较多,范钦凯与班组人员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像处理暖气片憋气、堵塞、泄漏,钻地沟、调阀门等问题,经常吃饭没点儿,常常是午饭要等到两三点,晚饭要等到八九点,甚至喝冷水、吃泡面成了家常便饭。时间长了,他很受广大住户的欢迎,他的电话也成了大家争相拨打的热线,以至于有人笑谈“他的电话就是山焦的维修热线电话。”
谈起范钦凯,维修队的班长描述了这样一个冬晚:北风呼呼地刮着,大家都在家中享受温暖,还没吃晚饭的范钦凯却接到一名退休老职工的电话,老人说暖气管道地沟破裂导致停暖,家中十分寒冷。接到电话的范钦凯立即前往。由于地沟狭小,根本蹲不下去一个人,范钦凯只好采取躺卧姿势,经过半小时的抢修,终于完成了焊接任务。老人为了感谢他,硬是要范钦凯留下来吃晚饭,他婉言谢绝了。像这样的事例,在范钦凯的身上已是屡见不鲜。
“脏活累活,他全干了”
身为生活区维修队的一员,范钦凯多年来把职工的家事当做了自己的家事,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都随时应战,无怨无悔,以“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险”的精神,用真情实干维护着这片家园的安宁。
有一次,一位职工家的马桶因下水导致堵塞。范钦凯急忙前往用户家处理这个棘手问题。对于马桶的处理,一般人都是避之不及的,但他却忍受着难闻的气味,详细查看找原因,并解决了用户之急。事后,这位职工还向物业公司送上一封感谢信,以表达对范钦凯的感激之意。
凡有厕所下水管堵塞问题,范钦凯总是不顾脏,率先疏通管道。用同事的话来说,“别人不愿做的事,他却做了;不愿去的地方,他都去了。”
当炎炎夏日太阳炙烤大地时,有范钦凯一刻都不敢停歇处理煤气管道泄漏的情景;当寒冷冬夜,大家享受温暖时,有范钦凯带头钻进排水沟,连续作战12小时;当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时,有范钦凯排查地沟、阴井等并清理枯枝败叶的情景;当大年初一、万家团圆时,有范钦凯在马路旁吃着方便面和榨菜,紧急抢修采暖管道,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的情景。
“范师傅,是个闲不住的人儿。”同事如此评价范钦凯。范钦凯以身作则发挥着劳动模范表率作用,日常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住户着想,一年来,他累计修理上水阀门38台、采暖阀门78台、煤气阀门28台,为公司节约资金9万余元。
“修理妙招服务千家”
为优质服务住户,范钦凯通过琢磨,发明了不少急用小妙招。曾有一住户家水管泄露,情况紧急下又不能焊接,面对这种情况,范钦凯急中生智,利用蜡烛滴蜡的方式,解除了燃眉之急。一次深夜,一住户家水龙头失灵,导致家里发了“水灾”,赶赴现场的范钦凯在没有备件的情势下,他便用旧的瓶塞垫进行密封,消除了险情。面对彩钢暖气泄露焊接难度大的问题,范钦凯结合多年的维修经验,对漏点作了打卡处理。这项技术虽简单易行,但技术难以掌握,这却成为他的一大技术维修秘诀。
为在检修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范钦凯在维修队的帮助下,深入学习焊接、钳工等维修知识,不断掌握“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向一专多能发展。
平常生活平常事,平凡岗位亦闪光。现年56岁的范钦凯用热心、好心、尽心服务着住户。多年来,他服务的住户累计超过3万户,如今,年龄不是障碍的他,仍以高涨的热情、朴素的情怀织就着广大住户的和谐梦想。(郭慧英 李彦文)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