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闫璟)今年是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一年以来,我市通过建立“按月通报、按季考核、全年评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考核机制,以加强和完善医改信息报送制度为抓手,抢抓机遇,多式联动,多点推进,医改效果初步显现,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实现新突破。市财政出资1200万元,把3041名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极大地缓解了困难职工看病难问题;全市新农合和城镇居民、职工医保政府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的资金已全部落实。医保报销比例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了70%左右,补偿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万元。在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对“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众实行优惠政策,补助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在部分县开展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实现新突破。我市坚持以“机构到位”、“覆盖到位”来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以“补助到位”、“报销到位”来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水平,以“配送到位”、“使用到位”来确保基本药物优先供应使用。目前,全市17个县(市、区)171所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报销。今年以来,17个县(市、区)销售使用基本药物总额达上千万元。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今年总投资4.3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36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亿元),改扩建卫生项目76个,其中县医院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4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积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上等达标,依据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标准,目前正在对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等级评审,确定今年以内使3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开展了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超额完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33.18万份;全市住院分娩率达到99.1%,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县(市、区)全部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54.79%和43.7%;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5元提高到25元也已全部落实。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现新突破。启动了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古县人民医院改革试点,在全市三级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在市第四人民医院等三所市级医院和翼城县人民医院等12所县级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在市第一人民医院6个科室进行了电子病历试点。同时积极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先进集体”;开展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3所县级医院,并安排36名县级医院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投资6亿元、占地375亩的临汾新医院建设工程正在积极建设中。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霍永高速东段建设指挥部文化建设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