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的学生 疲惫的家长

2011-09-29 10:4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新学期刚刚开始,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上了初中一年级,每天早上6:30入校,下午6:00下课,晚上7:00至9:00上自习。不但孩子感到很不适应,连家长也是忙得连轴转。我说,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抓得这么紧呀!可是家长说,这是一所民办学校。
还有一次,也是在一所民办学校采访,和家长、学生在一起座谈。一位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在这里已经适应了,学习很用功,每天晚上学到12点。她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还用余光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个小女孩,身材很瘦小,戴着深度眼镜。看着这一幕,我的心不禁有些隐隐作痛。
记得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学习特别用功,但最后还是高考落榜了。他总结起自己的经验教训时说,自己在初中时就非常用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但上了高中之后,他的身体不胜压力了,头晕脑涨,出现了神经衰弱。每天白天学十来个小时,头脑昏昏欲睡,但躺下来又睡不好觉。第二天早早起来感到头脑依然迟钝,学习根本没有多少效率。然而为了弥补效率低下带来的问题,他只能又靠在白天延长时间来学习。这样的精神状态,怎么能考出好成绩?所以,在对待自己孩子的问题上,他说,一定要让孩子睡够觉,一定要靠兴趣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学习。
国家有关部门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就曾经明确规定,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根据相关标准,高中生每天的睡眠标准为8个小时,初中生为9个小时,小学生为10个小时,但是80%到90%的学生不能实现,很多学校不能按教育部要求落实阳光体育。
专家早就指出,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对大脑的发育、身体器官的发育都会有影响,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视神经、脊椎发育不正常;在心理方面,睡眠不足的小孩,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学生睡眠不足的现象,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有的学校延长上课和自习时间,靠拼时间、拼体力来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一些家长给孩子加码,有的孩子还没有到上学年龄,家长就迫不及待地将孩子送到学校,上学之余,又疯狂地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这些拔苗助长做法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看似赢在了起跑线上,实则已经输在了终点线上。(郭璞)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