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塔狮舞”走向全国

2011-12-15 09:5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天塔狮舞”一来强健身体,二来让我们有机会走遍全国各地,还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采访中,提及陶寺引以为豪的文化产业“金字招牌”,村民们个个笑逐颜开。记者了解到,每年岁末年关之际,襄汾县陶寺村都会陆续派出天塔狮舞、舞龙、舞狮和踩高跷等10余支代表队近500人分赴河南、北京、山东等地和省内兄弟县市演出,去年,有6名龙狮教练前往乌鲁木齐、拉萨、武汉等地传授技艺。粗略一算,身怀数技的农民艺人近10天的演出收入超过6000元。今年春节期间,陶寺村共出动30支舞龙表演队、舞狮表演队应邀参加了多场社火表演;同时,由30余名农民组成的“天塔狮舞”演出队,代表襄汾参加了“祥和临汾”2011年元宵社火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国各地出售龙、狮道具30余套,年收入逾百万元,在大幅提升“天塔狮舞”知名度的同时,亦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谈到“天塔狮舞”的声名鹊起、名声大噪,有一个人绝对是功不可没,他就是“天塔狮舞”代表性传承人、陶寺村村党支部书记李登山。最近几年,李登山与梁铁锁一起通力合作推陈出新,不断改进表演技艺,使源远流长的陶寺舞狮得以焕发出时代的光辉。为使“天塔狮舞”得到大力弘扬和科学传承,李登山又带领陶寺村广大群众继承传统舞狮技艺,创新狮舞表演形式,光大民俗文化魅力。同时,也通过积极参加各地演出、承揽舞龙舞狮技艺培训和制作出售演出道具等多种途径,全力推动这一民俗文化实现产业化发展。
被誉为“华夏一绝”的陶寺“天塔狮舞”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最早由舞狮演变而来,始于隋,盛于唐,历经宋、元、明、清各朝,久盛不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劳动人民庆丰收、迎春接福的一种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独特娱乐形式,整套表演惊、险、奇、绝、美,集杂技、武术、舞蹈于一体,熔器乐、服装、道具于一炉,风格独特,场景惊险,令人叹为观止。
“天塔狮舞”在上世纪50年代被称为狮子上板凳,是陶寺正月里闹元宵南河里人的绝活。大狮子由两人扮演,四个小狮子各为一人扮演,进得场来,嬉戏跳跃,滚打翻身,摔筋斗云,后上天塔。舞绣球者大都为习武艺人,南拳北腿,套路娴熟,飞脚跌叉,腾挪跳跃,动作很是利索。舞绣球者手拿五彩绣球,先爬到顶端燃放鞭炮,口哨长啸,把狮子引上顶层,大狮子由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动作协调,配合默契,大胆沉着,奋勇向上,在15层高板凳叠垒起的高近10米的“天塔”上依次表演“福从天降”、“水中捞月”、“瑶池摘星”等舞狮特技,让观众一饱眼福。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