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门匾文化浅谈

2011-12-15 09:5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这些文化既属于整体上的三晋文明,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属于区域化的霍州文明,彰显着当地的文化特色与人文魅力,并在历史或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有一种文化从来没有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精神寄托相分离,反倒是紧密相伴、须臾不离,只是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不曾注意罢了。这就是霍州的门匾文化。
霍州门匾出现的具体时代已不可考。但是,悬挂在霍州署正门上方的“拱辰”匾额,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想必是当地迄今最久远的门匾了。而在霍州市著名文保单位——鼓楼上悬挂着的“护国安民”、“览秀西河”、“辅元开化”、“保障冀北”四块贴金匾额,距今也有430年的历史。霍州许村民居朱家大院门额上的“最上乘”匾牌,则是明太祖朱元璋后裔于清道光年间营建成大院后悬挂的,并留存到了今天。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测,霍州悬挂门匾的始作俑者当是城楼、署衙等公共场所或者达官贵人,普通百姓在封建朝代大多是没有那份闲心、闲钱、闲力去装饰自己的门房而摆阔装富、矫揉造作的。
走进霍州,只要细心观察当今的民居建筑,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家都装饰有门匾,而且多数门匾是大理石或水泥或瓷砖等建筑材料构成。这样做或能够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经济条件的大幅度改善,百姓有十足的财力支撑。这是基本的物质基础。二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不断变化,美观整洁、装饰美化已经成为人们建舍造房的时尚追求,门匾的新颖亮丽也不例外。这是较高层次的个人精神追求的外显。三是人们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寄托或者心理认知在有意或无意间成全、塑造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这是群体人文脉络汇聚形成的精神产品。
再认真收集并仔细比较,你会发现霍州的门匾与省内其他地方的门匾有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一匾刻四字,像“福寿康宁”、“福禄祯祥”;一匾刻三字,像“和为贵”、“松竹梅”。一匾刻二字五字者,则较为罕见,像“凝瑞”、“敦厚”、“家和万事兴”、“鸿光照千秋”。无论是四字匾还是三字、二字、五字匾,大多为吉祥语言,有的是借用成语典故,有的是主人随意编写,其内容和来源是十分广泛的。
整体上看,霍州门匾内容以最简练的方式、最凝练的语言概括出了当地人们的处世哲学,并以雅俗共赏、寓意深刻的风貌召唤着真善美、晓谕着是与非,激荡着人们的心魄、铸造着人们的灵魂,闪现着颇具霍州特色的文明之光、烘托着当地浓郁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霍州人民特定的文化心理与精神寄托。认真分析来看,这种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祈求吉祥、期盼平安的心理表现。这是人类不分民族、种族而共有的人文心理和人文情怀。
霍州的门匾内容绝大部分就反映了这种诉求与渴望。“凝瑞气”、“福寿康宁”、“吉祥如意”、“五福临门”等,就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这一心理的直截了当的表白。“松竹梅”、“寿山福海”等,则是人们追求吉祥幸福的心理反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等,充分反映了人们在与自然、与命运抗争中的精神寄托和希望所在。“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福寿安康”等平安类词语,则成了与祈求吉祥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门匾组成部分。
二是兴家和家、兴业强业的心理表现。人类的繁衍、门第香火的延续从来都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人生意义的最高理想。霍州人民也不例外,他们迫不及待地将这一心理反映在了门匾内容上,像“愿三多”、“乐三声”“源远流长”、“庇荫万世”等。这些看似朴素简练却又情深意长的话语中凝聚着生的内容、闪耀着命的火花,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人们祈求子孙兴旺、家业昌盛的心理。家庭的幸福离不开家庭成员之间的同心协力与艰苦奋斗,其中包括读书要勤奋、耕耘要勤劳、持家要勤俭、处事要谦谨等等。像“耕读传家”、“敦诗笃礼”、“诗书继世”等,是霍州人民正面教导子孙们要勤奋读书以“光宗耀祖”。而“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克勤克俭”等,则从否定之否定的角度告诫人们勿忘做人持家的基本准则。
三是为人处世、喻理劝世的心理表现。这种表现是霍州门匾内容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如“孝为先”、“和为贵”、“仁义为本”、“尚德崇礼”、“端本正源”、“进德修业”、“存诚守朴”、“知足常乐”、“宁静致远”、“退一步想”等等内容都可以在霍州找到。这些内容,有的循循善诱如润物细雨,有的大声疾呼似惊世鸣钟,有的晓之以理、劝世而为善,有的明之以义、崇德而养性,展现了霍州人民赤诚的心愿和殷切的期望,为人们建立起了一个共同的价值尺度与做人标准,并使人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进而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处世的原则、掌握了修身的哲学。
四是明志警身、抒志寄情的心理表现。人是具有感情、理想的高级动物。霍州人民抒发自己志向和抱负、希望和感情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门匾来表现。如“大展鸿图”、“壮志凌云”、“鸿鹄壮志”、“鹏程万里”、“革故鼎新”、“发奋图强”等。这些门匾内容在表明主人志向和理想的同时,也为择朋交友起到了一定的指示和引导作用。除直观表达外,含蓄表达、含而不露展现,也是霍州人民日常表达的重要方式,门匾内容上也有所体现。像“松风竹雨”、“春兰秋菊”、“山清水秀”、“风花雪月”、“钟灵毓秀”等,都是用以物寄情、以景励志、以虚喻实、由此及彼的非写实手法,来抒发自己的美好追求或思想感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我们相信,霍州门匾文化与祖国的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一样,必将被现代文明所承认、接受和弘扬,也必将汇聚于中华文明的长河之中,继续发挥其激励人们奋发进取、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巨大作用。

(作者系霍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郑效锋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