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县下善卫生院肩负着管头镇8个村委,57个自然村,8753口人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地域较广、人居分散、缺医少药、随处可见,是个典型的山村小镇。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该院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工作为中心,精心安排部署,全力组织实施,促进医改,改善民生。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人数达8578人,参合率达98%,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2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由过去3万元提高到5万元,全年累计住院治疗424人次,住院总费用49万元,其中为老百姓补偿36万元。全部开通了门诊统筹报销,全年享受门诊补偿15242人次,补偿金额达36万元,全民覆盖率达100%。慢性病患者补偿86人,共计补偿2.6万元。启动了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儿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新农合补偿基本药物范围进一步加大;率先实现医疗网络结算,坚持本院垫付医疗补偿费用的方式,方便农民群众就医。前台村的常富海老人患脑血栓住院治疗花了5960元;2011年12月份他在下善卫生院住院治疗11天花了1753元,新农合住院补偿1373元,个人实际花费380元,仅药费就比原来下降了将近6成。“以前只听说有工作的能住院报销,没想到咱也能住院报销了……”常富海老人有点吐字不清地说。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2010年3月该院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药品“零差率”销售,让百姓与医改真正做到有了“零距离”的接触。零差率销售使用基本药物总额达69.5万元,单处方金额降幅达25%,让利患者21万元。药品价格下降27%,人均住院药费下降20%,门诊均次费用下降17%,呈现出了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住院日均费用下降、门诊人次上升的“两降一升”良好势头,群众就医的药费负担明显减轻。下善村王明珠是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他手里拿着两盒药在卫生院门口对朋友说:“我得的是慢性病,国家对慢性病病人实行门诊费用补偿,在卫生院买药方便、放心、价廉、还有发票可以报销,现在药品便宜多了,以前‘先锋’(头孢唑林)4元一支,现在一支才1.2元……”同时8个村卫生室全部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广大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该院健全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明确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实现了农村居民在不出乡镇、不出村就能享受方便、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缓解乡村医生不足,该院制定出台了上帮下、结对帮、挂职帮的人才培养措施,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业务指导、下乡督导的办法,对8个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产“五统一”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落实了政府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不低于每村每月400元,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医的空白村每村每月不低于800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4月份,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达8753人,建档率达100%。
2011年12月6日,在卫生院公共卫生科,负责为婴幼儿接种疫苗的防疫医生卢学亮正忙着为孩子做着预检,“现在,我们的岗位不变,职责却明细了,除了接种,还要免费参与为村民建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和为慢性病人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他说。甲流、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得到有效遏制,“五苗”接种率达99%,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率达98.3%,132个慢性病人获得免费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6%,两个系统管理率均达85%;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23.18/万以下。(通讯员 高春鸿)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临汾市文联举办迎新春茶话会
下一篇: 2012年临汾市春节歌舞晚会排练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