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笔者去医院探望病中的亲戚时,竟然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不输液烧能退下去吗!”求求您了大夫,给我们孩子打点滴吧!”原来,在抗生素滥用的严峻形势下,仍有不少家长固执地将其信奉为灵丹妙药。输液大厅一个个头顶吊瓶的小患儿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被输液”的。此情此景,医院的医生也无可奈何,有些感冒根本不用输液,但部分家长不给输液就坚决不走,有的甚至还为此和医生争吵。
就在早间看新闻节目时,笔者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国家发改委人士近日披露,去年一年中国人输液104亿瓶,人均8瓶,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在输液带来的各种隐患中,有一个很吓人,即使在最严格的操作环境下,输液中也会有微颗粒带入血液,每个颗粒就像种子,慢慢长成血管中的肉芽形成栓塞。所以,他提醒患者,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由此,让人联想到一个“热”词:过度医疗。这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或者说,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过度医疗成为当前困扰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过度医疗多被理解为医疗机构为了经济效益,人为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患者看病支出加大。然而殊不知,许多市民本身就在过度医疗,也无形中助长了医院的过度医疗行为。就拿乙肝来说,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治疗乙肝的费用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一名乙肝患者住进三级甲等医院,平均使用药物7种,最多的联合用药种类达到32种,患者日均需花费500元—700元,一次住院人均支出1.3万元——1.5万元,而一次完整的抗病毒联合治疗需要6万元。乙肝久治不愈,长此以往,费用惊人。而真正的事实是,想清除乙肝病毒,这是目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奢望”,因迄今为止人类尚未找到根治乙肝的特效药,部分患者不得不将按照“乙肝——肝硬化——肝癌”这三部曲,走完人生之旅。然而,即便如此,许多人仍然是不惜血本,有病乱投医,不自觉地进行着过度医疗。
这说明,我们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些病用不着吃抗生素、用不着打点滴、用不着做CT,改变一下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变一下我们颠倒的生物钟、改变一下我们不良的心态,试着问问周围的亲人朋友,用一个偏方就能治好一些常见病?只要不是器质性的疾病,许多病吃药就能解决问题,不需要自己把自己送到医院花钱受折磨。
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身体状态的是自己,多做保健养生,让疾病止于自我预防。得了病也不要着急,恰当而适度地用药,才是让疾病得以痊愈的关键。让过度医疗止于自己。(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古县老干部活动中心推出五项服务承诺
下一篇: 大宁县计生局深入开展“三学三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