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精神世界”的白衣天使

2012-05-14 10:3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护理工作平淡而琐碎

5月11日11时30分,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病男二区护士长张永刚用钥匙打开厚重的防盗门,又迅速把门从里面反锁上。这个时间,正是精神病患者们吃饭的时间,张永刚和另外两名组长、三名护工负责给病人们发放食物。
今年47岁的张永刚在第七人民医院工作已有26年。“我爷爷原来是这里食堂的大师傅,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着他来这里,爷爷告诉我这里的病人都是可怜人。可能是从小就受到影响,卫校毕业后我就选择到这里当护士。”张永刚说,“学校的同学大都进了综合性医院,工作相对来说简单轻松,无非是打针、换尿袋什么的,而同样是护士,在精神病院工作起来要更加细致、更加谨慎。这里的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渴望有人来帮助。选择到这里工作,和他们在一起,我从来没有后悔。”据张永刚介绍,每天早晨7时30分,工作人员要开始一天的工作,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头脑清楚一点的病人自己开窗通风,整理内务。8时之前值班护工会分发药物,药物分完之后才能让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交班。白班护士要帮一部分“不太听话”的病人整理内务,检查每一位病人的床头柜,看是否有危险品,以此来保证病人的安全。
“为了防止患者自残或者伤人,护士每天要检查患者所有的东西,甚至鞋垫、袜子、衣袖、衣领。”张永刚说,“每一位病人办理住院后,都要接受安全检查,刀剪、绳索、玻璃、铁制品、打火机等都不可带入病房。”“在这里,每个护士都有跟患者‘斗智斗勇’的经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听话,更别提配合。最常见的是,总有一些病人认为自己没病,不好好吃药,并会偷偷藏药,甚至含在舌头下面再吐掉。
这时,我们每次都要看着病人把药吃完才行。”张永刚说。
一些琐碎的工作对于精神病院的护士来说都是再平常不过了,但是谈起帮助男病人们洗澡,张永刚皱起了眉头。“男人在洗漱上多少有点发懒,更别说是病人了,他们不爱洗脸洗脚,洗澡就别提了,经常是进去转一圈就出来了。没办法,做护士的就得帮他们洗。冬天还好点,每周一次。夏天就不容易了,每星期两次。等把病人们洗干净了,我们也累出一身汗。”

理解并和病人做朋友

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几十年。张永刚在与病人相处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了解到他们过去的一些故事。“每一个病人都是可怜人,大部分病人家庭条件非常贫困,对生活又都太看不开。”张永刚告诉记者,工作这么多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山区县的患者。
“这位患者以前在工厂上班,一次变压器爆炸事故之后精神分裂。
妻子每次带着孩子来看望他,他知道是自己的亲人,就哭得特别伤心,很可怜。这个患者属于神智不清的那一种,经常在医院里的小卖部拿东西不给钱,每次都是我帮他清账。可惜他最近病情又加重了,被送到了重症区治疗,至今还未清醒。”张永刚摇摇头表示惋惜。
做了20多年精神病院的护士,在张永刚眼里,这些病人已不是病人。张永刚说:“以前我把这些病人看做不懂事的小孩子,医院更像是他们的‘幼儿园’。现在我把他们看做朋友,平时他们看电视的时候,我也会坐在旁边,问他们喜欢什么节目,喜欢哪个明星,他们会很认真地告诉你。”“很多患者都是刚进来都想着出院,说自己没病,等康复了就开始自卑起来,因为知道要出院,他们担心自己的病会受到歧视,在出院前会情绪低落,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其实他们早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张永刚如是说。

用音乐唤起沉睡的心灵

吴春梅,临汾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护士长。与张永刚不同,吴春梅主要负责精神病患者症状得到控制之后的康复治疗。
每天早上8时,吴春梅就要带领4名护士进行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9时到第一个病区接病人。根据不同患者的病况,分别安排他们进行音乐治疗、作业治疗、户外团体治疗。一个半小时之后将病人送回病房,进行相互交流。稍作休息之后就要开始下一个病区的工作。
吴春梅介绍,整个医院一共有5个病区,每个病区40余位患者。但康复科只有5位护士,因此每天只能轮流对每个病区的患者进行治疗。
“我侧重于对患者进行音乐治疗。让患者聆听一些轻音乐来安抚神经;同时进行一些即兴演唱和合唱来训练患者的协调能力;对一些特殊患者采用音乐回顾的方式,为患者找到一个最幸福的音乐段,来唤醒他们的记忆。”吴春梅说。
音乐治疗其实是从心理入手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协调力、、忆力。“在我们医院,有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复退军人,已经住院30余年。常年的精神疾病使他的记忆严重减退。以前康复科的人员采用过很多治疗方法,他都不配合。后来我们使用音乐回顾疗法,只要一播放军歌,这位患者就会想起以前在军队的生活,站起来走军步,手脚都协调起来了。”谈起这些,记者发现,吴春梅的眼神中流露出更多的是希望。

用真情温暖患者

精神病患者属于弱势群体,因为精神病患者的特殊病理表现,往往使他们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吴春梅称,在医院住院院的患大部分家庭生活条件有限,家人没有能力照顾他们,也很少有时间来探望,造成患者的内心更加孤独,心心更加脆弱。
说到这里,吴春梅讲述了一个患者的遭遇:以前有一个住在四区的患者,因为精神分裂而入院。从入院起,这位患者的家属从来没有看望过他。后来,这位患者产生了腹泻的毛病,需要去综合医院进行治疗,院方多次通知他的家人未果,只好由康复医院的医生、护士代为照料。经过民政部门的协调,这位患者的家人依然没有露面。后来这位患者由于脏器衰竭过世,他的后事都是护士帮忙料理的。
“我们成了患者们最为亲近的人,每个护士对待患者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很多病人在医院里感受到了缺失已久的温暖,甚至对医院产生了依赖。”吴春梅说。
为了使患者恢复自信,使他们感觉没有被社会抛弃,医院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一部分神志清醒的患者一个工作的机会。让这些患者在护士的照料下,帮助医院搬搬椅子、清理垃圾等,再根据工作情况给这些患者一定的报酬。
采访临近结束,吴春梅谈起对这份工作的憧憬。“在未来,康复治疗会被认为是精神病治疗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我希望可以开展为出院回家的病人进行日间康复的追踪治疗,只有这样,康复治疗才会更加规范化、立体化。同时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队伍中,希望我市的精神康复治疗成为全省最好的。”
 
记者 尹飞 高杰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