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李耀兵:守护山城的洁净

2016-05-30 09:40: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穿上工作服,驾驶着餐厨垃圾收集车,从汾西县广场一路向东,穿过大街小巷,行至东门转盘,把沿路大大小小二百余家饭店的餐厨垃圾收集完,李耀兵的工作才算结束。每天中午一点到三点半一次,晚上八点到九点半一次,一年365天日日如此,全年无休。

  李耀兵是汾西县一名普通的环卫工,和其他同事一样,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但他又和别人不一样,四十出头,腰板挺得笔直,这样年纪和身板的男人似乎和常人眼中的环卫工形象不太相符,可他已经任劳任怨干了十五年,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地献给了环卫事业。

  2002年,汾西县体育场西侧新建了一所公厕,那时候的公厕还是旱厕,作为一名公厕管理员,除日常清扫外,李耀兵还负责掏粪工作。“脏是脏了点,但这份工作总得有人来做,既然把工作分配给我,我就要干好。”一番朴实的话语,李耀兵说得轻松自然。无需过多赘述,可想而知,这份工作却并不轻松。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厕所里难免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味道,苍蝇虫子乱飞。越是如此,李耀兵清扫厕所和掏粪的次数却要比往常更加频繁,尽最大可能保持厕所干净整洁,让过往如厕的人们不至于太难受。这是环卫事业最脏、最苦、最累的岗位,李耀兵却一直执着坚守。直到2013年12月,附近一所现代化的公厕取代了这所旱厕,李耀兵才结束了这份工作。十余年兢兢业业工作的李耀兵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

  汾西县城十里长街,大小饭店、理发店日产泔水、垃圾不计其数,多年的乱泼乱倒现象直接影响了县城的环境卫生。为改善这一现象,环卫队制定出“使用专车收集餐厨垃圾”的工作计划。但这份工作时间约束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不高,大家都不乐意干。李耀兵却主动请缨,和领导合计着将一辆旧三轮车改造成简易的垃圾收集车,一结束公厕管理员的工作就上任成为一名餐厨垃圾收集员。

  然而,各大酒店、小饭馆乱泼乱倒现象由来已久,要让大家定时定点将垃圾拿出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面对大家对收集垃圾工作配合度低的问题,李耀兵并不气馁,“可以理解,刚开始大家肯定很难习惯,他们只是需要时间来适应。”李耀兵心平气和地和大家讲道理,主动伸手帮大家把垃圾提出来,碰到店主忙时,他还会帮忙清扫店前垃圾,重新收存车内。每日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不到半年,李耀兵所服务饭店的老板都被这个热情和气、肯吃苦的环卫工所打动,对于餐厨垃圾收集工作,大家都自觉配合。从此,汾西县城乱泼乱倒这一陋习彻底被整治。

  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手上会被冻开一道道口子。夏天,酷暑难耐,垃圾会散发出刺鼻的恶臭。不管工作环境多么恶劣,垃圾清运工作却一天也不能停。汾西县有两辆垃圾收集挂桶车,一辆挂方形筒,一辆挂圆形筒,没有替换车辆。遇到车辆有故障不能工作时,就需要人力把垃圾一筒一筒倒进收集车内,李耀兵是队里为数不多又身强力壮的男工,每遇到这种情况,他都第一个来加班。下雨天,街面下水道因排水不力而堵塞需要疏通;下雪天,街面积雪需要及时清扫……一个电话,李耀兵随叫随到,毫无怨言,不计加班报酬。

  走进汾西县环卫队大院,宣传栏有一张李耀兵挂着汗珠,挽袖蹲身疏通下水道的照片,这是队长陈晓军2014年冬天拍的,时至今日,提起当时的场景,陈晓军依然感慨万千,“巡街时我发现有下水口被冰块和垃圾封堵了,当时正值春节农贸市场市民购物高峰,人流量比较大,这样很影响市容。我在会上把这个情况说了一下,没想到下班路过时就看到耀兵已经在疏通了。”陈晓军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旁边是一堆又一堆从下水道掏出来的垃圾,耀兵整个人都钻进了下水道,寒冬腊月却满头大汗,身上和脸上都溅了很多脏水和黑泥。我心里真的特别感动,也为我们环卫队有这样的员工而自豪,就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陈晓军坦言,环卫事业就是一份干脏活、累活的工作,耀兵十余年如一日扎实工作,他的一事一例都是环卫系统的榜样。

  得知父亲李耀兵获得今年省里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儿子感到很自豪。他特意叮嘱父亲,一定要把去省里领奖的照片洗出来,再配一个相框挂在墙上。看到儿子如此开心,李耀兵更加珍惜这份荣誉,他知道自己踏实工作守护山城环境的精神也影响着儿子,有了这份精神的伴随,儿子以后的人生道路将走得更好。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