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贾春雷:帮扶不走过场才对得起900余乡亲

2016-05-27 12:27: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我是从旧县镇走出来的农家子弟,能深切体会到群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现在又走回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尽自己所能为群众干点实事,这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承担着帮助村民脱贫的重任,贾春雷肩负驻村“第一书记”一职,再次回到了古县旧县镇钱家峪村,他深知此次驻村工作责任之重,将所有精力投向农村建设和带领农民致富。

  满腔热情 齐心合力抓党建

  钱家峪村所在的旧县镇,309国道东西贯通,浮古公路南北穿越,交通便利,虽地理位置优越,却没有搭上市场经济发展快车,村里一直没有形成相关产业,不具备发展优势,一部分群众还处于贫困状态。

  去年8月份,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贾春雷从古县教育局来到钱家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职,主要服务农村,搞好精神扶贫,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农村工作从哪儿下手?如何让自己的工作能高效率完成?他找来了各种书籍进行学习,希望能找见突破口。

  贾春雷便到农户家里进行走访调研,一个多月时间,对全村213户人家进行了全部走访,掌握了老百姓的心声,也得知了老百姓的需求。为了让村里党员干部更加凝心聚力,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贾春雷和村支书记把村里的党员召集到一起,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组织学习党章、党纪党规以及涉农政策等知识。他还重新要求完善了“三会一课”、党员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党员面貌焕然一起,重新激发了村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精准扶贫思想改观最重要通过入户走访调查,贾春雷掌握了钱家峪村的详细情况,对村民提出的想法和意见,他进行了归纳整理。

  经过反复考虑,以及征求村民意见,贾春雷决定就围绕古县有名的薄皮核桃做文章,“古县核桃既然已经很有名气,咱何不用好这个地方品牌”。

  说做就做。贾春雷联系农业专家,对村民进行核桃种植、修剪进行培训。为了更好地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贾春雷还对村民进行了“互联网+核桃”的理念教育。

  在村委会的会议室,整齐地摆放着40台液晶显示器电脑,这是钱家峪村村民与外界联系的一块阵地。为了让村民更好地掌握网络信息,通过互联网实现农业对外销售,多方奔波才筹措而来,建立起了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贾春雷还组织了20余名对核桃树管理有经验的村民,组成了一支核桃管护队,不仅对本村的核桃树进行管理服务,还辐射周边乡镇各村,不仅提高了核桃品质,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脚踏实地 落实项目改民生

  “脱贫贵在精准,贫困群众有什么困难,咱就要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精准安排,因村、因人施策,合理规划项目发展。”贾春雷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

  贾春雷开始琢磨着怎么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贾春雷到河北安国中药材基地进行考察后,他将眼光定格在了牡丹和中药材特色种植上。根据村民实际情况, 贾春雷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确定了因户施策扶贫项目。村委会聘请专家对村民组织学习培训,开展“一批进京当月嫂”“一批进城搞家政”“一批外出学厨师”“一批在家做电商”等“四个一批”的方式,进一步加快钱家峪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对贾春雷自己而言,真心希望通过精准扶贫,钱家峪村能够尽快有一个大的改变。站在村里正准备水泥硬化的乡村路上,贾春雷讲出了自己的心声:“‘第一书记’千万不要把这次选派当成锻炼的平台,而是要把这项工作当做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和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事业来干。”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里的900余名老百姓尽快踏上致富的道路。记者 张莹超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