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沃野三十载
---记襄汾县农委农技推广研究员张金牛
临汾新闻网讯 他是群众眼里的“土专家”,自学成才,扎根农村,没有架子,好打交道;他是大家公认的“研究员”,栉风沐雨,寒暑无阻,为民推广,惠及周边;他是农民心中的“贴心人”,模样质朴,起早贪黑,科学试验,不遗余力……他30年兢兢业业,荣誉无数,他就是襄汾县农业委员会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张金牛。
“怕外行、怕干不好、怕扯后腿,所以就拼命问、拼命学、拼命钻,慢慢有了兴趣,一干就是一辈子!”
1982年7月,张金牛在襄汾县种子公司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农业技术员,20岁出头的他远没有想到,在以后的岁月里这竟成为他相伴一生的事业。
张金牛一有空闲就如饥似渴地学习,他通过自学进修,拿到了多个专业合格证书和作物专业专科毕业证书,收获了大学学历,在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这时他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工作并不是那么简单。
于是在工作中,他积极探索,多方调研,致力于打通农技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他结合实际情况,编写新品种推广规划,起草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指导材料,指导全县的农业生产。由他起草的《玉米丝黑穗病及地下害虫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防治》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农民理解掌握相应的农业技术。他还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撰写的《建立和完善种业信息系统》获“新世纪优秀社科论文特等奖”。
谈起自己的经历,张金牛把这些归结于,“怕外行、怕干不好、怕扯后腿,所以就拼命问、拼命学、拼命钻,慢慢有了兴趣,一干就是一辈子!”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也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助理农艺师、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成为了农民信得过的“土专家”。
“种子推广是造福万家的工作,必须秉着一万分小心做好,容不得半分马虎。”
从业三十多年,张金牛几乎都在围着种子转,从事着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生产、推广、管理工作。为了做好种子引进,张金牛走东北、下江南,不辞辛苦,先后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上百个;为了做好试验,他顶烈日、冒严寒,披星戴月,足迹踏遍了全县348个行政村,1000余平方公里土地。
每年的6到8月份,是张金牛逐株进行田间纯度鉴定的时候。这项工作要求按照年初确定的抽样地块,在全县小麦、玉米成熟之前,采集200至300个样本,进行数据比对。这就要求必须对每一株作物进行详细观察,“株高多少?株形怎样?有无病虫害……”查看的时节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正是麦芒锋利,玉米叶子最扎手的时候。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顶着大太阳下地,张金牛还必须穿着长袖长裤,为防止被作物划伤。汗水毫不吝惜地流下,张金牛的衣服裤子不知道要被打湿多少次。即使做了防护措施,不小心露出的手上还是经常被锋利的作物划开“血道道”,加上出汗浸出的盐渍,这些道道不深,却让人疼痒难忍,有时还会导致过敏,全身红痒,就更难熬了。张金牛却顾不得给伤口擦药,“一个样本400株,我要在半个月看过30万株小麦,半个月看过1.5万株玉米,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哪还顾得上疼不疼的,这种小口子我早就习惯了”。
由于他艰苦地调研,科学地实验、论证,他起草的“山西省襄汾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了上级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经国家农业部批复实施。该项目现已建成小麦原种田500亩、原种田1万亩的种子生产和加工配套工程,已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他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耐心细致的技术服务做好生产推广工作。他说“种子推广是造福万家的工作,必须秉着一万分小心做好,容不得半分马虎”。2006年,他主持引进推广的小麦品种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山西省适宜地区推广;他引进推广的小麦新品种有50多个,全县小麦优种普及率达98%左右;引进推广的玉米新品种因增产幅度大,综合性状好,2014年被临汾市农业委员会和临汾市科技局确定为重点推广品种;还主持引进棉花、大豆新品种,种植面积达230万亩。
“老百姓是非常可爱的,为他们做点什么,他们都会牢牢记在心里,我做得不算多。”
一年里,张金牛有200余天都在下乡。“坐东家炕,进西家门”,蹲点服务、挂钩联系、现场指导,田间地垄边,张金牛每年要给3000余名技术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他还“时髦”地建起了微信群、QQ群,利用现代媒体,与群众互动交流,十里八村的乡亲大部分都认得他,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
张金牛的电话24小时开机,农忙时节,甚至每天能接30余个电话,他都详细回答,从不敷衍。需要亲临现场的,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张金牛都会及时赶到,“老百姓没有节假日,咱就没有,农民需要的时候,咱就必须去”。有时候,查不到病灶时,他会在田里一待几天,跟老乡一起着急上火,直到找到解决办法。
2013年,赵康镇南柴村的刘春来承包了100亩地种植玉米,发现很多苗子刚出来就发生干枯现象,甚至有很多都不出苗。张金牛赶到地里实际查看,确定了是由地下害虫危害导致,30%的苗子存在问题。张金牛立刻指导刘春来进行补救措施,让损失不再扩大。2014年,玉米播种前,张金牛专程到刘春来家指导他进行药物拌种,有效地防止地下害虫的危害,当年的成活率达到99%。此后,地下害虫对刘春来家的玉米都不再构成威胁。
为了帮助农民增收,他还多方打探,四处奔波,1999年首次在襄汾县成功推广种植了春播白萝卜新品种白玉春、大白菜新品种春白菜2号等蔬菜新品种,谱写了当地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新篇章,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如今,反季节蔬菜种植在襄汾已遍地开花。
“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买到假种子,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白费了。”为了规范种子市场加强种子质量监管,他精心筹建“襄汾县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中心”,经山西省农业厅考核验收,取得“山西省合格种子检验机构”资质,具备独立承担农作物种子监督抽查检验、委托检验、仲裁检验的能力。农民买到不放心的种子,再也不用远赴太原,不出县城就能检验真假。
张金牛是平凡的,他出生于农村,了解“春种一粒粟”的艰辛,他成长于农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他工作在农村,深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坚守与渴望;张金牛又是不平凡的,他用30年的时间俯下身子,把张家小伙儿“金牛”变成群众心中的“孺子牛”,在他热爱的丁陶沃野无悔耕耘,践行者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沈宗珍)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