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识字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2012-06-28 10:4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识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认为,运用字理识字是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字理识字,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因为字理识字是从汉字的音、形、义着手,因形索义,据义记形,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推理过程。这样教学重在理解记忆,它是基于对事物内在本质的理解、分析、推理,记忆时间久,不容易遗忘。
二、运用字理识字,能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分析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的错别字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减笔画,比如将“被”少一笔,“春”加一笔;二是形近字区分不清,如“为、办”;三是用错同音字,如“块、快”,学生常把“保卫”写成“保为”,把“首先”写成“手先”等;四是用错偏旁,如把“祖国”写成“组国”等等。识字讲字理,能增加学生运用的目的性、自觉性。
三、运用字理识字,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教学生识字,学生掌握了偏旁部首含义和一些独体字知识,以及部分汉字构字方法,音、形、义相联特征,就能实现学习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新的汉字。如学生学习“兔”字时,通过观察便会自觉地去想象自己所喜爱的小白兔的样子,自觉的运用字理来分析:“ク”是小白兔的头,“口”是它的身子,“儿”是它的脚,“、”是它的短尾巴,俨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一个汉字,而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既形象又生动。这样,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不仅使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从而学会了独立识字。其次,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凭字理比较字形,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商”一字时,学生总容易写错。我给学生讲了“商”的字理,让学生明白了“商”的意思,又编了一首儿歌:“一点一横长,点撇在中央,同框立下方,八口来商量。”这下,孩子们可乐了,一边念儿歌,一边书写,一下子就记住了。在课堂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机会和说话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最后,识字课运用字理教学既抓住了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又注重了方法的迁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据形释义或记忆字形,学生均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力。如识记“鸟”字时,他们这样分析“ノ”是鸟头上的羽毛,“、”是眼睛。“ㄢ”是身子和爪子,“一”像小鸟的尾巴。之后,在学习“乌”字时,他们很快就发现“乌”是“小鸟”没有眼睛。小鸟没有眼睛眼前一片“乌黑”。学生掌握了在理解中识记的方法,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崔晓萍)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