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热的冷思考

2012-07-19 09:0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上周,热浪滚滚,但更“热”、更“火”的是学子和家长的心。就在周二,中考成绩公布了,虽然各高中学校在中考之前就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订出了种种优惠条件,但成绩出来后,家长择校的热潮依然一浪高过一浪。
在市区转悠一周,不但一中、三中、师大实验中学等公立学校人满为患,民办中学平阳、同盛、新华也是人头攒动。家长们顶着烈日,手里拿着矿泉水瓶,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几个小时地等在学校里,焦灼写满脸上。
在临一中校门口,某家长已经在烈日下苦等了近3个小时,只因女儿考的成绩超过一中统招分数线2分,遗憾的是志愿中没有报一中,心里实在不甘;在三中门口,某家长的孩子达到了六中统招线,但他还是千方百计找人往三中扩招里谈,孩子本来学习不错,上三中还是好些”;市地税局的某先生,孩子只考了370分,上普通高中无可能,但他坚持“说啥也要上高中,不管掏多少钱”。
归根结底,没考上的,想方设法花钱也要上高中;考上的,就一定要上重点高中;自制力差的拼命上民办中学。于是,有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择校情结。
谁都知道,初中三年毕业及普通高中的升学考试标志着一个学段的结束。进入高中,新的学习阶段又已结束了。这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刚开始跑在前面的未必总是在前面,跑在后面的选手随时可能超过前者。临一中一位副校长告诉笔者,名校也并不是所有优秀生都适合上的,一中曾在某年做过一次测试,在录取时位列全市前100名的学生,期中考试后有相当一部分跑到了该校的300名之后。这并非学校对学生不一视同仁,而是有部分学生升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面对的同学和老师群体也发生改变,会在心理和学习方式上产生压力和不适应感,致使成绩发生突变,有的甚至降低了学习的信心。临三中的一位老师告诉笔者,近年来,该校出现一个现象,以前扩招进来的学生,在一两个学期之后,许多成绩超越了统招进来的学生。这也说明,考在后面的学生,不一定是成绩差的学生,恰恰相反,有可能是非常有潜力的学生。一位校长这样说,没有哪个学校、哪个老师不愿意教好学生,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地教学,都希望以更好的成绩向家长和社会汇报。过度的择校,不但扰乱了招生秩序,还造成了家长精力、金钱的浪费。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生的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既有学习环境、名师教育等多种因素,更有个体自身特性、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刻意选择的未必就是合适的,有时顺其自然地学习反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奉劝各位家长别再盲目择校,不妨各就各位,把用来拉关系、走后门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既考之,则上之,保持阳光心态,内心发奋图强,学习一以贯之,注重科学方法。有此良好状态,上哪个学校能不成才?(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