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求多

2012-07-26 08:0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现在已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要在社会立足,必须要有一技之长。所以,对于自己的专业,或者自己赖以为生的技能方面的书籍,要认真地学习,读个通透,达到一定的深度,厚积而薄发。
读书是提高一个人品位、思想境界和个人魅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通过博览一定的书籍来充实自己是很有必要的。读书使人眼界变得开阔、思维变得敏捷。知识丰富,能与更多的人打成一片,增加了自己的亲和力;知识渊博,受到更多人的尊敬,增加自己的个人魅力。
长久以来,我总是以为读书越多越好、越广越好,所以同学介绍的书、老师推荐的书,往往不加选择地拿起来就读。这样时间长了,读过的书倒是很多,但总感觉在心底没留下什么痕迹。偶尔有人提到自己看过的书,先是一阵惊喜,后是一片茫然。
是时间过得太久,淡忘了曾经充实和温暖过我心底的那些书,还是读书不精不求甚解,留在心底的痕迹太浅?直到我看到下面的一则寓言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读书太贪心了,贪多嚼不烂,看过的书虽多,留下的记忆却甚少。
据说,上帝在造蜈蚣时,并没有给它脚,但它仍可以和蛇爬得一样快。然而,当它看到老虎和马等有脚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时,它祈求上帝,希望上帝赐予它更多的脚以求跑得更快。上帝答应了它的请求,给了它无数的脚。蜈蚣兴奋地拿起脚就往身上贴,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才肯罢休。但当它开始走路时,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它要往前走一步就必须挪动身上所以的脚,这样一来,蜈蚣运动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
读完寓言再看自己,总恨不得博览天下所有的书,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智者,殊不知欲速则不达,走马观花,时间长了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而且还会养成读书的坏习惯。
有了上面的教训,经过反思的我调整了自己的读风,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广但求用。对于好的书籍温故而知新,进而创新。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读过的书不再像以前那样混淆模糊,变得清晰和鲜活了许多。虽然量少,但掌握和积累的知识却丰富了许多。(王菲 王腾蛟)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