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费为何水涨船高?

2012-07-26 08:0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新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学校内不得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其主旨是在强调教育资源要求均衡配置,追求和谐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学校的差距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择校也会一直存在。同样的,各个学校分为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又在无形中把学生分了等次,为收取不同的学费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家长的推波助澜也不可忽视。由于教育水平和学习环境的差异,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加电脑派位在本区上中学,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为了不在人生的起跑线落后,为了在日后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境地,家长花费巨额择校费或者不惜通过买房、调户口等非常规手段让孩子上到心仪的学校,并且愿意每天花费很长时间来回接送孩子或者做陪读父母。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家庭和社会教育观念助长了择校热。
那么,交巨额择校费的难道都是家底殷实的家长吗?非也。笔者了解东西两山的部分家长,发现其中也有许多人是拿着多年的积蓄来的,还有的为此借钱、贷款。隰县一位家长告诉笔者,家里也没有钱,但是同龄的孩子都到市里念书了,自己的孩子受不了,不到市里上学没有面子,所以只好向亲戚朋友筹钱,在市里一所民办初中报了名。蒲县一位家长说,孩子中考考了545分,如果在当地高中,绝对是尖子生,学费都不用交。但是孩子非要上市里的民办学校,这一趟下来,加上交的钱,差不多就有5万。对此,他也有些心疼,但“就算是为娃的,以来他(孩子)不能怨父母。”由此可见,家长为了面子、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而选择上收费很高的民办学校,这在客观上也促成了卖方市场形成,择校费当然是水涨船高。
一方面,好学校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只能靠收费来限制人数;另一方面,高考制度的残酷,又使得家长争先恐后交钱,就是借钱也要让孩子上好学校。看来,要破解择校、择校费越走越高的问题,还真要费一番脑筋。(郭璞)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