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外,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其运用数学的实际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我觉得应该做到:
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1.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在每个学生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是知识的化身,对老师充满了崇拜与信赖。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失去判断力,形成盲目认同的情形,没有主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老师,敢于和老师质疑,敢于和老师“抬杠”。
2.鼓励学生善于创见。由于鼓励学生怀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对指出书本中的错误积极性很高。平时的练习要求学生先思考,再下笔做,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认真审题、做后自我检查对错的习惯。
3.播下大胆质疑的种子。质疑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原有的思考和结论采取批判性的态度,并不断予以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反复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数学解题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
1.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辨别技能:在数学中,采用一题多变,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对比,即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
2.通过数学解题的反思训练,培养思维的质疑性。反思,具体地说,就是对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结果进行反思。反思解题规律,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其求解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解完一道题要学生思考此题可否作一般性推广和引申,这样学生能解决的就不是一道题,而是一串题,以后这种类型的题就是一个熟悉的主题课。
3.通过开放型题,培养思维的开放性。多余型开放题,将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无用条件混在一起,产生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在解题时,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充分利用有用条件,舍弃无用条件,学会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4.通过错因分析,培养思维的求真性。对数学习题进行错误分析是发展学生纠错能力的前导。纠错能力与学生的思维的正确性﹑严密性﹑完整性﹑批判性密切相关。
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不理解题目意思的,有概念性质混淆不清的,也有某些心理原因而产生的解题错误,如顺序心理﹑滞留心理﹑潜在假设以及看错题﹑书写丢三落四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错题来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养成对这些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的习惯,是培养学生求真意识的重要途径。(蒲县克城镇克城中心小学 张凤莲)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英语课也需要养成教育
下一篇: 浮山县教育局关注师生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