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市区解放路一家快餐店里,两名小伙子在餐厅里端菜,因动作不标准、不规范,引起了大家注意,一问才知是打短工的大学生。
暑假应该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时候,然而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准大学生利用假期当上了暑期工。他们大多表示,体验多于赚钱。
据了解,从暑期一开始,有些单位就迎来了一部分暑期工,他们多是准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在某广告公司记者了解到,由大学生组成的暑期工,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分装、整理以及推销工作。一些有技术含量或者存在风险的工作,一般老板不会分配给他们做。该公司老板说,大学生出来打工,其实就是社会实践,都是朋友托朋友来的,他们对工作的体验多于劳作。
有的家长让孩子跟随身边体验劳动。即将上大学的黄凯就随父亲一起出来做装潢。黄父说,孩子在家也是闲着,两个月的时间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也不错。
某学生进了一酒店打工,酒店管理员要求这名学生办理健康证。但到实习结束,酒店都没有和这名学生签订用工协议。据悉,准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进一些单位从事暑期工后,都没有和单位签订劳动协议。
“我这个暑假在一家店铺做收银员。”已经收到录取通知的准大学生小顾说,“虽然老是站着有点无聊,但是月底能拿到几百块钱我还是很高兴的。算是给家里减轻点负担。”至于签订什么协议,她说根本没有想过。
采访中发现,目前暑期工现象十分普遍。家在浮山的小龚告诉记者,他大学里的同学都是“积极分子”,都做过家教、广告宣传员、餐厅服务员等,简直五花八门。而更多的人会选择肯德基、麦当劳、量贩KTV等比较适合年轻人的去处。
据了解,一些公司对雇佣在校大学生打工“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成本”低,他们通常会极力压低工资。但是一旦暑期工发生安全事故等,这些问题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按照什么标准处理和补偿都没有明确规定。因为按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不被视为就业;而且打工期间,如果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就不受《劳动法》的约束。 本报记者 景文婷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车载导航仪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下一篇: 暑期电影档来袭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