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心头记忆 临汾各年龄段人的暑期情结

2016-07-14 09:46: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策划语:

  童年,也许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源自纯真归于烂漫;童年的暑期,不只是属于今天的孩子,也曾经属于我们和我们的父辈,童年暑期的美好时光,留下的都是挥之不去的、带着时代烙印的珍贵记忆。

  这些珍贵的记忆,有着怎样的精彩?又有怎样的情节?今天,本报就将这些故事呈现给各位读者。

  策划人 郝海军

60后70后 那份记忆永在心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到现在已经四五十岁了,回想自己当年的暑假生活,虽然因为物质贫乏,不得不过早地承担家务,但很多人依然津津乐道,趣味横生。

  “晚上,我们会打着手电去捉知了,趴在树干或树枝上找没有褪壳的知了,每捉到一个,我们就用泥糊了放在麦秸火灰里烤着吃,那是我小时候很难吃到的美味。”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先生说,活烤知了很残忍,现在想想那时不知怎么能下得了手。

  “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偶尔看一场电影也算是相当奢侈的事儿了,周围十里八村不管哪个村演电影,我们都会结伴而去,回来后能兴奋好长一段时间,好多人都绘声绘色地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语气、动作或表情,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小时候看电影的场景时时浮现在张先生面前,他说,关于艺术方面的启蒙教育和很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与小时候看的电影有很大的关系。

  林先生的“水库游泳”有愉快的开始,更有一顿爆揍的结尾。那时候,学校和家长都不让孩子们偷着游泳,但林先生和小伙伴们根本不知道害怕,经常结伴偷偷去游泳。回到家后,家长会在他们的胳膊上用手指甲划一道,游过泳的胳膊上会被划出一道白印,这是违反规定的铁证,随即就是一顿打。后来,不知是谁总结出了经验,游泳后在地上打个滚,这样身上就会沾上土,再划印时就不会有明显的印痕,这样就能通过家长的检查。而正是这样的小聪明,差点葬送了一个小伙伴的性命,那次,他在水里不知为什么眼看着就往下沉,林先生赶紧过去,尽力把他往岸边拉,使尽浑身的力气,终于把他弄到了岸边。现在想起来都害怕。

  而王先生的回忆中,却让人觉得别有滋味在心头。家里由于姐弟多,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挣学杂费,他便利用暑假时间和哥哥到村里收麦垛,然后卖到造纸厂。有一次,兄弟俩拉着满满一车麦草走到一处上坡路时,两人实在没有力气了,车子开始往下溜,在他们惊慌失措时,一个过路的十来岁的孩子赶紧搭手帮他们推车,才制止了车子的后退,三个人齐心协力把车子拉上了坡。那个暑期,兄弟俩两天能挣10元左右,尽管如此辛苦,但一个暑假挣够了他上学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多年过去了,王先生心里仍在感念那位小伙伴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遗憾的是,当时根本没有想起来问问人家的名字。

  每一笔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苦难更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虽然小时候受了这样那样的苦,但是,那些过往的岁月,却锻造了一代人的性格基础与人生态度,影响或创造着新的历史。记者 韩晓芳

80后90后 别样童年各有乐趣

  掏鸟窝、玩电子游戏、背着父母偷偷下河游泳、抓泥鳅……这是80后孩提时暑期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没有没完没了的补习班,但是仍然参加中考、高考,直至参加工作。而90后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就没有80后那么丰富了,这一代人除了暑假作业以外,各种补习班接踵而至。

  在尧都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刘,1983年出生,一提起童年暑期生活,小刘打开了话匣子,思绪把时光带回到了他的小学时代。“我们那会的暑假就是以玩为主,只要把暑假作业按时做完就可以了,那会儿好像还没有补课那一说。”小刘说,他一放假,父母就把他送到了村里的姥姥家,一到村里,久违的小伙伴们就会蜂拥而至,挤着要看他从城里带来的玩具。水枪,是他们的玩具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因为“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不能少了“枪”,而能拿上水枪可比三叉树枝要“威风得多”。

  “现在仍记忆犹新的就是和小伙伴去偷西瓜的事儿。”小刘说,他姥姥的村子里有几户种西瓜的,到了暑期,头茬西瓜就要熟了,他和几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就商量着去“偷”,一般都是年龄大的指派年龄小的去偷,小刘是城里来的,自然不会派他去。“其实偷来的西瓜大多是半生不熟,吃不了几口就扔掉了。后来有一次,我们去偷西瓜时就被抓了个正着。”小刘说,太丢人了,虽然那个叔叔没有为难他们,可是他们当中几个年龄小的孩子还是被吓哭了。后来,那位叔叔知道小刘是来姥姥家过暑假的,还专门抱了俩大西瓜给他送去,弄得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干过偷东西的事儿了。

  与80后相比,90后的暑期生活就显得单调而紧张。补课、回家,两点一线是对90后暑假生活最好的写照。

  今年21岁的小曹上大三,7月9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好在一个社区做暑期实践,她对小时候暑假印象最深的就是“补不完的课”和宅在家里。念小学时,每年暑假父母都会给她报一个奥数或英语补习班和一个美术或书法等兴趣班。

  “不用补课的日子我就宅在家里,我喜欢上网,记得一大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QQ,和同学聊天、玩游戏、看电影,一点也不觉得闷,一晃一天就过去了。”

  “琼瑶的‘格格剧’,还有欧美的大片,都是我和小伙伴们喜欢看的电视。”小曹说,在补课的闲暇,她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旅游,不过这个只能当做一个愿望,因为父母都上班,她小时候除了宅在家里和呆在补习班,哪里都去不了。今年暑假本来和同学约好要去海南,可是遭到父母的反对,所以计划落空。

  和小曹的聊天中,记者感觉到,这个95后女孩显得很自信,性格直爽。她的童年暑期虽然没有80后小刘那样多彩,但在小曹他们这一代人看来,宅在家里、网上交流也不失为一种童年的乐趣。

  记者 郝海军

00后 全程托管“寄存”生活


  暑期悠然而至,何处安放自己的孩子?”这一棘手问题让家长们颇伤脑筋。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如果老人不在身边,很多孩子就彻底“放羊”了。于是,孩子们刚出校门,就被家长塞进了各种培训班、辅导站、托管站或是夏令营,随之过起了“寄存”的生活。

  安排过密 连轴赶场

  “放暑假后,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晚上不睡,白天不起,还不如送到暑期班。”家住平阳南街正基小镇的闫女士无奈地说,为了不虚度光阴,她给孩子选择了跆拳道班、美术班、奥数班及英语班。

  许多家长都是如此,他们严密地规划孩子的暑期生活。一是为了给孩子找个好去处,二是想让孩子的起跑线高一点。但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像一座座大山,孩子们稚嫩的肩膀能扛得起吗?

  家长带着孩子穿梭在培训班之间的身影,成了街头的一道风景。贡院街某培训班的郭老师无奈诉说:‘报班热’只是一种假象。由于一些同行打出‘超低价’或是‘免费’的幌子进行恶意竞争,使得培训市场越来越难做。为了保证利益,他们不得不低价聘请没有经验、未出校门的大学生任课,因不够专业而导致孩子们的基础不扎实。为此,家长在选择时,一定要挑口碑好,代课老师具有相关资质且经验丰富的培训班,以免中了‘以次充好’的低价骗局。”

  全程托管 应运而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孩子甚至报了八个培训班,不仅孩子疲于应付,家长也频频喊累。于是,全程托管模式的托管站、辅导站,生意日渐红火。

  近日,记者途经财神楼南街时,一家托管站正在一所小学门口散发传单、招收学生。“家长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日托或是周托,孩子的一日三餐都在托管站解决,老师们除了辅导作业、补习功课外,还会教授美术、舞蹈、围棋等兴趣课。”该托管站的一位老师介绍,为了从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托管站不断地调整授课范围,迎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全能”托管站收费相对高昂,令一些家庭感到“吃不消”。而收费较低的辅导站,服务项目又过于单一。记者从五一路一家辅导站了解到,该辅导站只提供孩子的一日三餐,负责监督孩子写作业,经营性质更偏向于“看孩子”。一位老师说:我们的生源比较稳定,都来自于附近的学校或是周边的住户。家长大多为打工族或是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条件有限,无力照顾孩子,将孩子送来我们这里比较省心省力。”

  旅游升温 还需甄选

  这个暑假怎么过?对很多00后来说,这个答案有些“雷同”。有的忙着参加各类培训班,有的在辅导站、托管站度过一夏,有的则被家长送到夏令营。

  “夏令营能使孩子积极、健康、向上地成长,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一家旅游公司的负责人对夏令营的诸多益处表示肯定,在他看来,家长们既不愿意孩子在整日的玩耍中丢了心,又希望在快乐放松的环境释放潜力,使其能力得以提升。而夏令营的出现,正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双向需求,并受到全社会的追捧。

  与此同时,记者走访市区部分旅行社发现,每年暑期都是旅行社夏令营报名的高峰期。各旅行社都极为重视暑期旅游市场,很多夏令营线路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市民,为孩子报夏令营时,要选择正规合法且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并详细了解该机构的软硬件配置,做到有的放矢。记者 卢凯 李静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