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帝尧击壤歌

2013-03-07 09:06: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刘合心先生的著作《我的文化梳理》日前面世,他将这部大部头称之为“收官之作”——此前的十多年间,他共写作出版了《中国的源头》、《历史的星空》、《这些临汾人》、《源头集》和《在人大主任岗位上》等8本书,堪称高产作家。
    纵览《我的文化梳理》,置身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语境中,“我”的“文化梳理”,更可说是对弘扬尧文化的梳理,对宣传三晋文化的梳理。
    “我挚爱文化!”——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由衷表白。在《历史的星空》一书的《后记》中,他把个中原因概括为三点:“一是爱好,二是责任,三是便利。事实上,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哺育我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而且已经融化在我的血液里,渗透到灵魂中了!”他说,我的“文化”,“一是工作,二是写作”。
    从工作讲,他无论在哪个岗位,文化建设总是会“列入重要议程”的。这在《我的文化梳理》中多有验证。在中国历代众多的名人之中,被后世尊之为“圣人”者仅有二人,他们就是被民间尊称为“文圣”的孔子和“武圣”的关公。关羽是集“忠”、“信”、“义”、“勇”于一身的中国好人,他的故里在运城。作者乃关公故里成长之人,又在帝尧之都的临汾履职多年。颇得关公文化及尧文化的滋润,自然在“工作”“写作”中多有回报。
    临汾运城一衣带水,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历史上分分合合,历来以晋南统称。他深情地说:我所处的临汾、运城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一座蕴藏历史文化资源的“富矿”。诸多的文物、遗址动辄就穿越几千年;写一篇什么东西,就成了“一方印记,全息中国”了。
    “六亿神州尽舜尧”,这是毛泽东气壮山河的诗句。可见尧在一代伟人心目中的地位,更可见尧在“六亿”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尧是四千多年前华夏民族的杰出领袖,是中国第一个有史记载、有据可考的帝王。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记》中赞誉其“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刘合心在《尧陵一叹》中曾论述到“尧是中国历史上一直被人们视为仁君的典范,尧与其继任者舜所治理的时代,也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时代,后来人称颂某个时代政治清明时便誉之为‘尧天舜日’。”
    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临汾人的骄傲。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击壤歌》诞生于此。尧的美德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成就了临汾人的豪爽大气;尧的精神在这片大地上一脉相承,奠定了这方热土的和谐康宁,尧的风范在这片天地中浸润,蕴育了这片故土的勃勃生机。
    他到临汾工作后,倾力于尧文化的研究、宣传与开发,烧了“三把火”——一是倡导举办了影响深远的《中国临汾首届尧文化高层论坛》;二是力主修复了尧陵;三是精心推出了大型音乐舞蹈史剧《尧颂》,为弘扬尧文化翻开了新的一页。
    刘合心在《中国临汾首届尧文化高层论坛》上所作的主题报告中说,“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其一是中国之根,其二是文化之根,其三是文明之根,其四是血缘之根”。弘扬尧文化就是抓住了根祖文化的龙头,为此,他的“三把火”既是对尧文化精神上的讴歌,也是触手可及的物质上的建树。
    尧陵坐落在临汾城东的涝河北岸,高达50米的陵丘古柏苍苍,肃穆中生发出一片勃勃生机。千百年来,安眠于此的帝尧福荫了故土的子子孙孙,百姓们称尧之陵为“神林”。但历尽沧桑,昔日尧陵在风雨飘摇中凋零破败,岌岌可危。
    “帝尧,这样一位独步中华史册的千古圣帝,上古英雄,其功绩被人们如此地漠视!其陵宇却受到如此的冷遇!其应赋的根祖文化如此地被怠慢!作为尧的后世子民,我们情何以堪!”
    他振聋发聩地疾呼——
    “尧帝陵高大巍峨,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墓中独占魁首,具有无可替代的开发优势;从文化品位讲,它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无可阻挡地吸引着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所以,尧陵开发,迫在眉睫!”2006年,国务院将尧陵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汾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尧文化的弘扬十分重视,成立了尧文化研究与开发委员会,尧文化研究会和尧陵修复开发工程指挥部应运而生。他数十次地到现场进行检查,一抓进度,二抓质量,还带领人大机关人员到陵区植树绿化,为尧陵增添了一片靓色。庚寅清明。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尧陵修复大功告成,焕然一新。
    “三皇五帝陵居首,百世千秋泽流长。”正门上这副刘合心先生所作的楹联,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先帝——尧的赞颂。
    为了能完美塑造尧的形象、颂扬尧的精神,在他的主导下,大型音乐舞蹈史剧《尧颂》隆重启幕。
    该剧以其精美的舞台艺术,精湛的戏剧语言,经典的演绎诠释成为一部歌颂中华文明的史诗,成为尧文化的华彩乐章。
    颂尧是为了弘扬尧的文化,颂扬尧的品德,传承尧的精神,这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这对于尧的故乡的临汾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临汾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具有无形的推动作用。这就是《尧颂》这部力作的时代意义。“六亿神州尽舜尧”,倘若400多万平阳人都具有尧舜之风,那我们也就无愧于尧的后裔、无愧于尧都的光荣了。王燕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