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瑞强 马乐)为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工作机制,近日,隰县出台《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政策》,确保贫困重度残疾人的各项权益保障得到改善,让残疾人群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该政策规定,从2013年1月起,未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等级在二级以上(含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均可享受特惠的救助政策。救助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凡隰县籍未享受低保待遇的城乡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按210元的标准救助。同时,农村重度残疾人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但达不到210元的按缺额补足。此项政策的实施,将惠及该县近千个残疾人家庭。
家住隰县午城镇杜家村的冯双生一家4口有3个残疾人,其中两个重度残疾人,该县残联在残疾人危房改造筛查过程中发现这户家庭后多次看望慰问,为他们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1.5万元,上门服务为冯双生的智障弟弟办理了残疾证,并帮助他的女儿在午城镇读上了寄宿制小学。这次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政策的出台,冯双生的妻子和弟弟又成了受益者,他们分别享受到了210元的全额补助和几十元的差额补足。冯双生告速笔者:“自从妻子下肢瘫痪后家里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我身上,我觉得这么多的事全都放到我身上了,人也过的没有什么意思。可是县上的领导没有忘记咱,经常来慰问,给咱解决难题,现在又出来这样的政策来帮助残疾人,我心里感激啊,我一定要管好这个家庭,把女儿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好好报答党和政府给咱的帮助和照顾。”“普惠加特惠”政策出台,不仅可以增加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的收入,改善残疾人的家庭生活,还可以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社会地位,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目前,有关资金的申请和审批工作正在进行,3月底前第一季度的救助资金将全部发放到位。
据了解,隰县残工委和残联近年来不断创新残疾人工作机制,多管齐下为残疾人谋福祉、解难题。他们先后为350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帮助6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治疗;对40名脑瘫儿童和小儿麻痹患者进行了肢体矫治;培训低视力儿童、聋儿、智残儿童及家长61人;为残疾人配置轮椅、拐杖等辅具1200余件,装配假肢20人;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250余万元,为286户残困户建房和进行险房维修;组织各类残疾人就业培训班25次,培训300余人次,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80户,扶持金额达50余万元。残疾人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部门的肯定,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全国两刊宣传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下一篇: 杨氏太极第五代传人亲临我市力推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