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王斌:无数个挫折与打击 他一次次站立.......

2016-06-30 10:16: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他一出生就是位不幸者,身体孱弱,腿患残疾,行走异常,运动能力差,为本已穷困拮据的家增添了沉重的负担。

  所幸的是,命运之神会眷顾每个人。父母勤俭持家,倾尽所有供养他们兄妹三人上学。父母的悉心照顾、全力培养,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自强不息、感恩父母的种子。

  今年30岁的王斌,天生残疾,但他始终自强不息、用功读书,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热心公益,为隰县残联创建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残疾人群体。

  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王斌慢慢学会了适应外界,学会了如何与正常人相处,如何对待周围异样的眼光,更渐渐体会到了父母的无私付出和良苦用心,这也成为了他发奋读书、严格要求自己的动力和源泉。在无数个挫折与打击面前,他一次次站起来,擦干眼泪,重新踏上求学的程途。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很多荣誉,并于2005年考入中北大学,完成了父母的夙愿。

  肢体运动的缺陷使王斌的生活环境比较闭塞,他渴望与外界交流,便很早就喜欢上了电脑,并在初中暑假期间参加过电脑培训,在高中还用PPT展示他们的小课题研究内容,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希望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特意挑选了网络工程专业。通知书寄到家的那天,他们全家都欣喜若狂。他们村里很少出大学生,而他却以一个残疾人的特殊身份跳跃龙门,家人为他骄傲,他也流下了激动、开心的泪水。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年轻人进入真正社会之前的锻炼和预备阶段。的确,大学为王斌带来了前沿的信息资讯、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进步的思想激辩,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他积极克服困难、适应环境,在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选修网球课锻炼身体,参加科技社团和ACM程序竞赛,加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参加了太原举办的小轮车世锦赛志愿者英语培训,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各方面综合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2009年,王斌顺利毕业,获得了工科学位。实习期间,又参加了java软件实训,掌握了更专业、更实用的软件工程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他在北京应聘进入一家私营软件公司做编程,掌握了PHP编程,后来又在朋友创办的网络推广工作室工作。在北京打工的经历让王斌记忆犹新,那段经历不仅体会到了在外谋生的不易,更尝到了残疾人与正常人竞争的种种艰难与辛酸。但这两份工作也使他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术,熟悉了这个行业的运作情况。

  2011年,他选择回到老家隰县。在打了几份零工之后,于2012年应聘到隰县人民医院微机室工作,这才真正找到了发挥自己特长的舞台。

  当时,隰县县医院正面临信息系统更新换代,急需IT技术人才,王斌以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刻苦钻研的干劲胜任了微机室管理员的工作。2013年,他和同事配合工程师完成了紧张繁忙的硬件搭建、软件安装调试、基础数据录入等工作,于8月份正式启动了新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又与工程师搭建了检验、体检、影像子系统、农合、医保直报系统和一卡通系统。同时每天还要和同事一起解决大大小小的软件、硬件和网络故障,反复培训操作员的操作技术,维护系统数据,编制统计报表等。如今微机室为全院提供着稳定的网络、软件和硬件服务,他的工作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肯定和领导的表扬。

  慢慢地,王斌凭借业务技术在当地有了不小的名气,周围的朋友也纷纷来找他寻求帮助。他对所有人都是热情相迎,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先后在业余时间帮助县中医院、县农合办、瓦窑坡乡镇卫生所等单位搭建了农合软件系统,为县残联解决了技术故障,还为周围数不清的邻居朋友解决了许多“电脑”问题。他热心负责的态度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与称赞。

  隰县残联为了解决文化宣传推广渠道狭窄、效率低下、受众范围小等问题,委托王斌创建和维护隰县残联微信公众平台。经过半个月的申请和审核,公众平台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启动。该平台顺应社交网络信息的裂变式传播特点,以“V爱”这一符号塑造自己的文化形象,代表残联微爱、唯爱、为爱的精神,发布最新、最热的政策动态、凡人善举、慈善公益、助残惠残等信息。王斌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和对新兴技术脉搏的把握,让图文编排、展示、推广更符合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如今,这个公众平台正在蓬勃发展,渐渐地成为残联与残疾人群体沟通的桥梁,残疾人文化展示和凝聚的窗口,成为残疾人的活动阵地和精神家园。

  记者 侯映坤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