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着力推进宣传文化八大工程

2013-04-25 09:23: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彦章)吉县宣传文化工作紧扣围绕中心、创新载体、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在提升本领、凝聚精神、培育品牌、壮大产业上着力,重点培养通讯员等三支队伍、建立学习型机关等“五型”工作机制、搭建网络等9个传播平台、建设壶口等四个文化园区,实施理论武装提升等“八大工程”,宣传思想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实施理论武装提升工程。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理论学习、理论宣传和理论调研三项工作,以抓龙头、抓创新、抓质量、抓普及、抓调研“五抓”为路径,做到了学用结合,全县共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66篇。

二是实施核心价值培育工程。开展榜样吉县“十大百佳千好”道德推选工程,把优秀模范人物的事迹编纂《道德吉县》,并在县电视台开设了“吉县好人”栏目,在2013年春晚上隆重表彰了由群众投票产生的“十大道德模范”。二是继续引深“爱心集结”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了长效机制,发挥服务总站、分站的作用,强化社区的自治自为功能。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种特色的志愿服务队36个,志愿者人数超过3500人。

三是实施“文明吉县”创建工程。强化“四个侧重”,全力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侧重文明县城创建,打造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侧重文明单位、村镇创建,建设一个发展环境优、城乡面貌新、市民素质强、社会秩序好、幸福指数高的新吉县。侧重“美丽吉县”公益广告宣传,集中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的公益广告,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传递文明、引领风尚方面的积极作用。侧重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重点开展对果农的质量责任和合同履约诚信教育。

四是实施主流舆论壮大工程。建立《光明日报》吉县新闻采访基地,完善新闻稿件奖励办法和激励机制,并为通讯员写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去年有关该县的报道和图片三上《人民日报》、六上新华社、八上《农民日报》,还上了《山西日报》头版头条。中央电视台首次在吉县对壶口旅游盛况进行了10次直播,全年在《新闻联播》等央视栏目上播报33次。全年该县通讯员累计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对外宣传新闻报道及新闻图片670余篇(幅),电视新闻共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发240余条。

五是实施县域形象展示工程。重点在“四个方面拓展”。拓展传播形态。新建吉县调频电台,建成吉县网络电视平台,丰富了独立电视频道栏目,扩大了《手机报》覆盖群体,广场LED增播新闻和公益广告,无线发射台保证了偏远山区信号质量,及时扩充政府网站信息量,《今日壶口》、《壶口》杂志深入一线采风,服务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拓展外宣空间。组织文化企业积极参加“文博会”、“动漫节”等大型文化创意会展。拓展交流渠道。抓好文化交流互访,参加台湾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人祖文化论坛。开展“文化机关”建设,对户外广告进行文化元素的注入,强化吉县文化印象。

六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重点在三个方面着力。完善设施,完成农村数字化改造工程,建设调频广播电台,申报柿子滩大遗址国家保护工程,启动新城体育场所项目,完善农村、社区体育器材配备,建成10分钟健身圈;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高利用。强化服务。开展“三下乡”、“消夏文化晚会”等活动,开展公务员硬笔书法培训,扶持群众文化团体发展。创作精品,编制《感动吉县》《壶口楹联》《三晋石刻大全吉县版》,整理、制作《吉县原生态民歌》,筹拍人祖题材的电影。

七是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重点在三个层面上发力。加快文化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壶口文化园区、克难坡遗址文化园区、人祖山文化园区、艺术苹果观光园区,争取壶口文化园区申报省级文化园区。培育文化骨干企业,支持大公司进行文化产业开发运营,进行文化配套开发,争取省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建立山西省社科院人祖文化研究基地,开展人祖文化课题研究。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支持壶口文化园区编演常态性的文化演艺剧目,编写《纤夫船歌》,打造壶口百名纤夫“旱地行船”表演,鼓励开发布艺、泥塑、剪纸、盆景等旅游工艺品。

八是实施文化人才建设工程。强队伍: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公开招聘一批主持人、节目编辑、文化员、新闻写作等岗位人才,培养通讯员、网络信息员和乡土文化艺术员三支队伍;建机制: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推行绩效考核办法;转作风:在宣传文化系统开展学习型机关、创新型人才、动车型队伍、规范型管理、实绩型评估“五型”工作机制,在一线、在基层锤炼队伍。该县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思想解放年活动先进县、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县、新闻舆论宣传先进县,被山西经济日报、山西省社科院等16个单位联合推评为山西投资环境创优县。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