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改提出的基本理念,怎样做才能让思品课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师要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即深入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体系,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比如我在教《身边的诱惑》时,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由于受本地区赌博(麻将、扑克等)的影响,思想上对“赌博”还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我把“了解赌博的危害,激发学生对赌博的憎恨感。”列为了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又考虑到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除了让他们“抵制和不参加赌博活动外”,又提出了做一些宣传说服工作的要求。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例如,在上《不言代价与回报》这一课时,选取临汾籍“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的先进事迹;选取我市某些单位和个人为环卫工人献爱心活动;还选取本班同学清理社区卫生的图片材料等,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当这些图片、资料出现时,学生的情感被点燃,如沐春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思想品德课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
三、实践活动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社会实践,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如,在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过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每组不限形式。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行动。有的小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有的小组自发对垃圾分类回收,并向市民发出“爱我家乡,美化家园”的倡议书;有的小组进行家庭用水调查,并提出节水方案;有的小组开展了“认绿护绿”活动,每一位小组成员在校园认养一棵树,定期浇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视野得到拓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临汾市尧都区屯里联校 陈刚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让学生尽快回到课堂
下一篇: 援疆之花绽放在汾水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