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应用有感--化学课堂教学

2013-06-27 09:02: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模式提出背景:大面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密度、高质量、高效率、高产出的课堂教学,探索出一种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目前,我校或者说我区的农村初级中学的课堂普遍存在着学生自己能力差、学生自觉性差、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厌学现象严重甚至自暴自弃;教师经验型教学、传统的先讲后学甚至教师唱独角戏式教学仍占相当大比例;教师课堂上对学生尤其是差生关注不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甚至有驱赶差生的现象;学校生源差、设施相对落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农村社会育人环境差、家长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等等,这些都制约着我区农村教学质量提高的严重因素。因而,农村初级中学更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现状。

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出示问题—自学考思—小组合作—释疑解惑—分层检测—回顾落实。

1.出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本节课学习内容并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所设计的问题要涵盖和体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者说教学目标的问题化)问题要深入浅出,体现层次性和教学的三维目标。此环节一般不超过5分钟。

2.自学思考。此环节完全是学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预习思考,完成学习目标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独立思考完不成的在书上或者笔记本上标注,进入小组合作探究。此时教师的工作就是巡视监督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的情况,及时纠正课堂上一些学生注意力分散、自学能力差、笔记不认真等不良学习行为。此环节一般10分钟内为宜。

3.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小组一般前后桌4人为宜,根据学科的不同可以调换,但必须坚持好、中、差的搭配原则。这样在第二环节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独立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大部分的问题和学习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基本可以解决,如果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这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教师的释疑解惑。此环节一般不超过10分钟。

4.释疑解惑。此环节其实就是突破难点。所谓难点,就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不是“告诉答案”而是引领学生“探寻答案”。此环节一般5分钟左右。

5.分层检测。所谓“分层”是指所设计的练习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完成的基础性目标练习,完成率是100%;而选做题则是一些较难的题目,拓展延伸题,为了促进练习落实到位,此环节也可实行“兵查兵”,教师抽查几个组或者一部分学生,其余交给学习小组完成。此环节一般不少于15分钟。

6.回顾落实。下课前3—5分钟,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目标进行概括、归纳或者强调,是学生本节课所学目标较明确、印象干架深刻、落实更加具体有效。此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留给学生时间空间,不断探究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金殿二中 王林静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