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

2013-06-27 09:03: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就是创造新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并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与分享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分享、一种肯定,是透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传授、讨论、辩论而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的快乐,首先来源于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课堂上,教师参与学生们每一次活动和他们一起探讨交流,为解决数学问题“奔波忙碌”。这种分享不仅体现在生生互动,也体现为师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得轻松愉快,而学生也学得积极主动。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小学数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知识,设计一些活动与游戏,使学生不觉得数学知识枯燥,同时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这样,数学课堂就变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课堂。同时,还要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学习面积、体积后,可帮人家计算房间铺地板的面积、土石方的计算等,便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三、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认识→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分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能力。同学们在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中能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同中求异,异中求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与学生合作交流,与教师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及主动精神,使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尧都区刘村联校 狄瑛 徐在峰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