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了解人类文明的源头、中华文明的源头和三晋文明的源头,请到临汾来吧。在这片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文明的汁液。
如果你想领略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请到临汾来吧。这里是闻名全国的剪纸之乡、锣鼓之乡和戏曲之乡,一砖一物都镌刻着鲜明的文化烙印。
如果你想聆听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响乐,请到临汾来吧。这里正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高扬文化风帆,在转型跨越的征程中破浪前行。
临汾是一部厚重的典籍 华夏大半部文明史在这里浓缩
临汾,因地处汾河之滨而得名。这块古老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十万年前,丁村人在这里燃起篝火,也点燃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襄汾丁村遗址的重大发现,填补了北京周口店猿人和山顶洞人之间古人阶段的缺环。
4000多年前,帝尧在此建都。陶寺遗址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认定为“帝尧都城”“最早中国之所在”。
春秋左传文章在,晋国新田天下雄。新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侯马盟书”证明,春秋时期五霸之首晋国在新田建都500多年,铸就了恢弘博大的晋文化。
洪洞县的一棵古槐,让海内外数亿古槐后裔穿越600年历史时空,魂牵梦绕。“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一首歌谣,彰显出文化强大的传播力和凝聚力。
临汾是享誉全国的文化资源大市。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文物数临汾。
临汾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00余处,其中国家级28处,省级67处。全国金元以前的古建筑70%在山西,而其中的三分之一在临汾,临汾市元代以前地上文物资源占全国总量的20%;最具代表性的尧文化、新旧石器文化、晋文化、戏曲文化在全国独领风骚。临汾还拥有各级文物14万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847件(套)。
“临汾,伟大的城啊!”1937年,著名作家丁玲在临汾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诞生在吉县壶口岸边。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著名的《游击队歌》诞生在尧都区刘村。
1948年,由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攻坚战历时3个月,使这座古城在血与火中重生,光荣的“临汾旅”至今威名远扬。
……近年来,临汾市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强化文化产业支撑,力求把当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趟出一条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临汾市委书记罗清宇在多个场合疾呼。
临汾作为资源型地区 在转型发展中文化先行
临汾干部群众先知先觉: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文化先行。出路在改革!临汾市先行先试,率先出台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实施意见》,在市场准入、资金投入、土地使用、财税政策等方面大胆改革。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转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文化生产经营龙头骨干企业升级改造。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为群众送戏500场,政府买单,百姓看戏。在全省率先对全市47家国有文化经营单位转企改制,解决职工养老保险等。
改制出活力。全市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741件,其中获国家级奖项91件、省级奖项74件。文化院团争着排演新剧目,演员争着下乡演出。市蒲剧团、市眉户剧团很快推出《酸枣岭》《雷雨》等精品剧目,场场爆满,临汾再现“梨园盛世”。市小梅花剧团、市影剧院被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临汾市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市”。
临汾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文化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来培育,强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15个风格独特、功能明确、亮点突出的文化产业园区。这些文化园区,有的是在原景点基础上拓展的,有的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新建的。临汾市委宣传部多次组织召开全市文化产业招商会,累计招商达155亿元。
襄汾丁村文化园区2010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估算投资15亿元。将形成以丁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丁村民居及晋南民俗文化展示区为主体,以晋南明清古典家具城、晋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基地、晋南民间工艺传承基地、晋南美食城、丁村国际会议中心为延伸的方圆7.5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体系。目前,政府已投资2亿元,完成了旅游公路及园林绿化、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吉县黄河壶口文化产业园区投资5亿元的黄河壶口风情园项目已落地。去年国庆节长假期间,通往壶口景区的高速公路开通,吉县壶口游客首次突破30万人次。
洪洞大槐树文化旅游园区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大槐树寻根祭祖文化节,以人情人脉促开放、促引资,每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以上。
曲沃战国车马坑,比西安兵马俑早600年,发掘各类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玉器代表了当时制玉的最高水平。投资1.6亿元新建的曲沃晋国博物馆,为我省第一座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引起世人关注。
目前,临汾印业园区前期工程、古县牡丹园区建设已经完工,侯马艺术品交易市场等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建设已启动。总投资160.5亿元的丁村、仙洞沟、七里峪、双龙湖湿地公园等8个重点旅游项目已完成投资20多亿元。
霍州市图书配送文化园区,带动当地上万名农民营销报刊图书,年成交额近2亿元。尧都区土圪塔手工布艺有限公司,年收入超千万元,带动10多个县农村妇女走上致富路。古县充分挖掘当地手工制作潜力,成立了“俏春姑”手工艺制作协会,全县有6000多名妇女从事十字绣等手工艺制作。
现在,临汾市已形成帝尧文化、晋国文化、丁村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六大特色文化”品牌。
去年十月,临汾市举办了首届“汾河论坛”,将汾河生态文化建设提上了一个新高度。投资14.9亿元建设的汾河文化公园,成为“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展现出“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美丽画卷。
临汾是闻名全国的民间艺术之乡,被文化部授予“剪纸之乡”,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锣鼓之乡”,被中国剧协授予“梅花之乡”。霍州和翼城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临汾为名副其实的“非遗”大市,目前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18个、省级项目97个、市级项目156个、县级项目376项。
优质的文化资源一旦与市场结合便“羽化成蝶”。襄汾“天塔狮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该县陶寺村党支部书记李登山就组织了500多名青年,组建了15支舞狮队,常年外出表演,年收入上百万元。壶口黄河风情唢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该县组织了500多名农民唢呐手赴各地表演,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一举引起轰动,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上海街头一条流动的黄河”“用唢呐向世界发出壶口文化最强音”。
临汾人做文化,一身执着。为了将威风锣鼓这一产业做强做大,他们主动出击市场,香港回归时驻港部队使用的锣鼓均为“临汾制造”。2000年制作的“中华帝尧鼓”为天下第一鼓,当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现置尧庙景区,成为一个景点。
2009年,以锣鼓文化为创意的汾河大桥建成,共装饰1940面石鼓,为世界上雕刻石鼓最多的桥梁,“锣鼓大桥”现成为临汾人津津乐道的一大新地标。2010年,市民张勇带领中华振兴锣鼓队,将威风锣鼓打到了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震撼了南美洲西部的人们。
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临汾的文化产品档次越来越高。襄汾唐人居古典家具装饰了人民大会堂山西厅,尧都区土圪塔千层底布鞋作为高端礼品送给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2012年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临汾招商引资11亿元,居全省之冠。去年年底,临汾市举办了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2万余件文化产品惊艳亮相,签订订单500多个,交易额近千万元。
临汾市长岳普煜说,力争“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0亿元,占到GDP比重6%,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文化建设风生水起 大批煤炭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
这几年,临汾进入民营资本大举挺近文化旅游领域的新时代。
乡宁县云丘山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素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盛誉。煤老板张连水投资30亿元,打造集休闲、农业观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云丘山综合旅游景区,目前已向游客开放。
吉县人祖山风光秀丽,雄踞黄河岸边,与壶口大瀑布为伴,煤老板耿世文看中人祖山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已投资8亿元,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
乡宁县煤老板张文泉投资3亿元,创办了黄土高原上第一座葡萄酒庄园——戎子酒庄。原址重建了晋文公庙,新建了戎子博物馆、戎子文化广场等,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观光风景区。
全国500强之一的绿地集团投资23亿元,建设洪洞广胜寺旅游文化景区。投资17亿元的尧都区姑射山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已签约。
霍州市政府与山西焦煤霍州煤电共同开发的七里峪景区,投资5亿元,目前已完成七里峪入口片区,入口引导区和三眼窑红色教育基地建设。襄汾民营企业家张建民规划投资9.3亿元开发双龙湖景区,目前已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
临汾民营企业不仅积极投资旅游产业,而且舍得投资文化产品。山西永昌源集团投资4000万元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晋文公》;古县安安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300万元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矿山人家》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洪洞陆合煤化集团投资5000万元拍摄35集电视连续剧《暗战金藏》……在文化强市浪潮中,临汾的煤老板们阔步迈上逐鹿文化之旅。
文化资源,全民共享。目前,临汾市2968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和村级文化活动全覆盖;全市17个县(市、区)实现了“县有两馆”(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各县(市、区)还开展了“世界读书日优秀书刊展”“科技图书下乡”“资源共享剧目进农村”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全市37个民间剧团、43个农村电影放映队和200多支农民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城乡各地。
古县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图书馆,硬件设施达国家一级馆标准,在全省首家建立县级总分馆系统,实现图书馆与各乡镇、学校、医院等单位图书室互联互通,全县图书馆系统内图书资料通借通还。
今天,当你徜徉于平阳大地,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礼乐与思想在这里尽情弹奏、民俗与风物在这里有序传承……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