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老师随机发放的“通关卡”,年仅4岁的小班孩子们排着队走进宽敞的“宝盒教室”,沿着地板上错落有致的红色小脚印走到靠墙放置着的排列柜前,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宝盒”,再回到各自的座位前穿好操作服,按要求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先自测并经老师检查无误后,孩子们收拾好宝盒,放回排列柜中,又沿着地上的蓝色小脚印走出教室。长达30分钟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自始至终都在安静操作,四处张望及嬉笑追打的场景浑然不见。
年仅4岁的孩子们正值活泼好动的年龄,什么样的课程能有如此大的魅力,让孩子们如此着迷,专注始终?原来,这是尧都区实验幼儿园新增的一门供孩子选修的辅助性课程“新蒙式多元智能宝盒课”。
“一开左,二开右,三翻盖,四竖小耳朵,五放好。”念着口诀,孩子们手指翻飞,打开宝盒。像古老的大门在“芝麻开门”声中缓缓开启般,一个充满探索的“新世界”瞬间出现在孩子们眼前。五彩斑斓的“新世界”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旅程,徜徉其中的孩子们偶尔会停顿下来,继而皱眉,片刻后眼珠开始快速转动。慢慢地,手指开始迅速拨弄,终于,走出“迷宫”的孩子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先别急着得意,离终极“过关”还有不短的一截路要走呢,还有学习单要做。不过,别把学习单想成小学生的作业本,完成学习单的过程只是对前面动手操作过程的一种自我检测,常有孩子在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时检查出自己之前的操作有误,于是再重新开始旅程。只不过,这一次会更专注。
终于,自我检测无误了,孩子们或先或后端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评定。一旁细心观察的几位老师快步上前依次进行检查,并将“合格”字样的标签贴在学习单一隅。
“这个年龄的孩子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好奇,老师一味地发出强制性指令不仅有违孩子的天性,效果也适得其反。在孩子眼里,‘宝盒课’的学具就像玩具,整个操作过程就像做游戏,要想通关就要边动手边动脑,对孩子们来说这个过程充满神秘和探索,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玩’得专注、‘玩’得尽兴!”说起“宝盒课”,实验幼儿园小三班班主任郭临芳如数家珍,将“宝盒课”对幼儿综合商数的提升作用及对幼儿八大智能、十大能力的促进作用娓娓道来。
“新蒙式多元智能宝盒课”有500组学习宝盒,这一课程充分利用0岁—6岁儿童敏感期的特点,同时开发儿童的左右大脑,使孩子的逻辑、语言、视觉空间、内省表达等八大智能得到均衡发展,促使左右脑协调并用,使各项智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辨别力、手眼协调等能力。课程以孩子为主体,以“通关过卡”激发孩子的挑战欲,以动手操作代替枯燥授课,以玩具式的学具保持孩子的兴趣,而且500组学习宝盒的难度是递进的,由浅入深、由易转难,既有挑战,又使孩子有莫大的成就感。半小时的“宝盒课”时间里,老师只是引导者、观察者,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细微表现,发现他们的优缺点,间或引导及指导。整个过程中,孩子都处于独立学习、自主游戏的状态,而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关于空间、关于想像力、关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萌芽就在这种状态中开始萌动。
“宝盒课”开设以来的受欢迎程度早在郭临芳意料之中。“许多家长反映说孩子每天在家都念叨‘宝盒课’,其实他们只看到了孩子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还没体会到这门课程对孩子的高回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做完宝盒后要求孩子们先有一个自我检测,就是完成学习单上的相应内容,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孩子进入小学、初中以及更高的年级后,做完作业会自己检查,而不是一味依赖家长和老师。考试时也会形成良好的验算习惯,避免因粗心大意丢分。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同时,自我检测的过程又能使孩子加深对刚刚接触过的内容的印象,巩固学到的知识。”郭临芳深信“宝盒课”带给孩子的好习惯会令孩子受益一生。(记者 段碧蓉)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