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障“小班额”?

2013-08-22 11:48:5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市区公办初中小学的班容量要降下来!”“今年跨片上学不好办!”近日,漫步市区街头,经常听到家长们如此议论。

众所周知,超载的班容量和择校热是我市教育的痼疾,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出手治理?开学前夕,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基教科相关负责人。

 

对市区学校合理划片

 

据悉,早在今年4月下旬,市教育局就出台了《关于做好2013年临汾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文件要求,为进一步促进依法办学,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从今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坚持“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入学原则,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容量,其中小学和初中分别不得突破省定控制在50人、55人以内的最高限额。

为此,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常住人口变化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分布情况,并充分利用人口信息管理数据,对辖区生源情况进行摸底,合理确定现有学校的规模轨制,重新划定片区范围等工作,确保符合规定的适龄学生都享有相应的学位。

就市区而言,进入8月以来,市教育局及尧都区教育局先后下达了义务教育阶段临汾市区各初中、小学片区的划定以及小学生上学条件公布。按照规定,学校应严格执行县(市、区)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执行情况与规范办学的考核挂钩。

 

规范招生顺序

 

在招生录取顺序方面,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按照区域内正常适龄儿童、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非正常跨区域的择校生三类顺序招生。对于班容量已达规定限额未能进入申请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统筹安排到有空余学额的学校,学校不得拒收。

学校在将片区内正常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接受后尚有余额时方可按规定招收择校生。初中招收的择校生报市教育局基教科备案。

 

强化电子学籍管理

 

据悉,2013年学生必须在学籍管理系统中进行注册方可获得学籍,学生学籍与电子学籍档案联动,采用“小学入学建档,各学段随转”的原则进行管理。

2007年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不得建立学校学籍,学校违规招收的学校,一律不得建立迁移学籍档案。

另外,2013年秋季开始将在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中严格设置学校的班级数和班额数。各校要随机分班,不举办任何形式的重点班、特长班,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分大小班、快慢班,同年级学生人数均衡编班(班额相差5人以上要报县市区教育系统部门审批),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

市教育局将对报名入学适龄儿童相关信息进一步审核,对违规招收的学生不予注册学籍,学校因违规招生造成学生无学籍等后果由学校负责。各县(市、区)对违规招生学校予以通报,对学校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刘静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