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勿滥施

2013-09-05 09:41: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好心人自有好报”,这是我们一直信奉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这句话要有一个大的颠覆,我们的好心并非有好报,所以说好心勿滥施。

孩子在两三岁时,想模仿家长做如扫地、擦桌子之类的家务,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还太小,不应这么早让他们“劳累”。孰不知等到他们真正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时,他们却想方设法推给你,让你为他们完成,如若不答应,他们就会闹情绪等表现出一些不良反应,再这样下去,那我们就真的扼杀了孩子难得的责任心培养的最佳时机。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没有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更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本钱。

庄子《至乐》篇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鲁国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喜欢,就毕恭毕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的音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了牛羊给它吃,每天用这样的礼仪供奉这只海鸟。结果呢,这只海鸟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以已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有很多人对自己深爱的孩子,不也是以这种方式养育吗?给婴儿紧紧包裹,担心孩子的腿长弯;把婴儿的手束缚,担心把脸抓破。

可家长们是否知道腿长得直否,与包裹无关,而是与是否缺钙有关;手乃人的第二大脑,这样会制约孩子们大脑的发育……家长的许多好心给孩子们操错了,等明白之后,家长却后悔不已。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多数家长就会让他们练弹琴、学美术、跳芭蕾、上奥数、说英语等等,只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让他们按已定的轨迹运行。好像只有这样孩子以后才能得以发展。有的家长说,高考不改,我们只能这样。可是,好心的家长们却忘记了,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知识是可以放在游戏中进行的。19世纪德国的卡尔·威特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老卡尔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学会知识,他把各种知识巧妙地设计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孩子在玩中快乐地学习,真是一件幸事。

我们现在为孩子们施“好心”的结果是什么?孩子不能享受自己的快乐,某种天赋不能被发现,某种潜能不会被开发,更得不到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取得成功的那种喜悦,因为家长为他们安排的那些也许他们根本就不喜欢。为了孩子少走弯路,我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但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些平庸的教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没有弯路可言。如果你没有走过那段路程,怎么能抵达到现在?于丹说:“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你必须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发现自己并且得到了确认。”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不要操那么多“好心”,大胆地让孩子们去探索,去经历失败,去体验苦痛,去收获喜悦,这才是他们人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才能在若干年后真正得到“好报”。

刘雁飞

责任编辑:秦芳媛